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
患儿男性,2 岁 1 个月,无诱因出现精神稍差,食欲下降,数小时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 39.6℃,同时患儿手足出现皮疹,为红色丘疹,触之有沙粒感,无明显疱疹,无腹泻。1 天后患儿出现头痛、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精神萎靡,拒食。
查体:T 39.5℃,P 145 次 / 分,R 20 次 / 分,BP 105/70 mmHg。精神萎靡,双手心、足心可见散在红色小丘疹,颜色较淡,未见疱疹,四肢温暖。口腔内可见数个小溃疡样病变,颈部轻度抵抗。未见其他异常表现。实验室检查:血 WBC 11×109/L,中性粒细胞占 72%。电解质、肝肾功正常,血糖 9.98 mmol/L。心肌酶升高。脑脊液呈无菌性脑膜炎改变。
诊为手足口病重症,入院后每 4 小时监测血压、血氧、四肢皮温。给予支持、脱水、利巴韦林抗病毒等治疗,3 天后病情明显好转,1 周后痊愈出院。
普通的手足口病患儿仅有发热及手足口皮疹,无神经系统受累、血压改变、呼吸衰竭等,精神尚好,进食无明显变化,属于手足口病普通病例。 98% 以上的手足口病患儿属于此型,不需要住院,给予适当对症治疗即可。一般在 1 周内可以顺利痊愈,家属不要过度紧张。 本例患者是一个典型的手足口重症病例,急性起病,发病第一天表现为发热,手、足、口等部位出疹,伴有食欲不振等症状,处于手足口病第 1 期(手足口出疹期)。第二天患儿出现精神差、头痛、呕吐等。患儿不足 3 岁、持续高热,精神萎靡,呕吐,颈部抵抗,外周血 WBC 升高,脑脊液呈无菌性脑膜炎改变等,符合手足口病第 2 期(神经系统受累期)表现,诊断手足口病重型。此类型需住院治疗,密切观察病情是否会继续加重,防止其发展为危重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