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
患者男,41岁,因“肾移植术后10年,发现蛋白7年,逐渐加重3月”入院,患者10年前(2005年3月)因尿毒症在外院行“异体肾移植术”,术后尿量恢复正常,每日约2000ml,血肌酐可下降至120-130μmol/L,术后长期予“普乐可复+骁悉+强的松”三联抗排斥治疗。7年前因出现泡沫尿于手术医院就诊,复查肌酐130μmol/L,微量尿蛋白,未行移植肾穿刺活检,予口服“雷公藤多甙”20mg bid治疗,治疗后蛋白尿可转阴,转阴后患者自行停药。此后多次复发,仍予雷公藤多甙治疗。3年前复查时尿蛋白++,活动后出现双下肢浮肿,休息后缓解。患者自行增加雷公藤多甙用量,尿蛋白可转阴,停用后立即复发,此后患者逐渐增加雷公藤用量至260mg bid,3个月前尿蛋白无法转阴,泡沫尿加重,尿量无明显减少,复查血肌酐升至145μmol/L,伴晨起颜面及双下肢浮肿。此次为治疗尿蛋白来我院就诊,门诊拟“肾移植术后蛋白尿”收入我科。患者入院后停用雷公藤,检查生化和普乐可复血药浓度,指导药物的调整,并且行移植肾穿刺活检,指导蛋白尿的诊断。 总结:患者行肾移植术后没有规律随诊,而且自己随意改变药物用量,特别是雷公藤自己加到260mg Bid的惊人药量,虽然未出现严重的排斥反应,但是移植肾功能已经受到影响,由此可见行肾移植术后规律随访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