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每日医讯】重磅!卫计委:医生拒绝接诊病人将担责

医联小助手   银川医联互联网医院
一、《卫计委:行政处罚裁量规则及细则公布》 日前,首都之窗公布了《北京市卫生计生行政处罚裁量规则》和《北京市卫生计生行政处罚裁量细则》。医疗机构或医护人员如果违规,则接受不同程度处罚。 裁量细则明确规定了653项行政处罚职权涉及的违法行为、法律依据、违法情节和裁量标准。依据细则,医疗机构及其人员拒绝接诊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以警告;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吊销有关医疗卫生人员执业证书。 细则中对医师和护士的职业行为也做出了明确规定。医师不负责任延误急危患者的抢救和诊治造成严重后果的,并导致患者损害的,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导致患者死亡的,吊销其执业证书。医师使用未经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的,吊销其执业证书。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利用职务之便牟取不正当利益3人次以上,且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3个月以上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护士在执业活动中,发现患者病情危急未立即通知医师且造成患者病情加重,但未造成医疗事故的,暂停执业活动6个月;造成医疗事故的,暂停执业活动一年;造成患者死亡的,吊销其执业证书。医务人员参与买卖人体器官或者从事与买卖人体器官有关活动的,吊销参与医务人员执业证书。 依据裁量规则,当违法行为涉嫌构成犯罪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 小编点评:如何处理“三无病人”,几乎是每个医院都会遇到的棘手问题。收治可能会使自己蒙受经济损失;拒收则会遭受社会舆论的广泛谴责,甚至承担法律责任。小编认为,要想“三无病人”得到及时救治,其医药费主要应当由政府承担,但现实情况却往往并非如此,很多时候救治的后果是当事医生或科室承担部分费用。解决拒收病人的问题,不能只靠一纸文件,还得从为何拒收的源头解决问题! 二、《“药荒”反复上演,主动权应当掌握在谁手里?》 “药荒”反复发生,已经引起了监管机构的重视,并积极组织应对措施。然而,如果每次都一事一议,被动应战,“药荒”问题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分析短缺药品特点,发现市场供应短缺的机制性原因,建立固定管理机构,制定短缺药物管理的长效制度才是解决之道。 多位医务界人士表示,虽然政府有基本药物储备制度,对一些药物生产进行补贴,但“常常是一种药严重短缺,各医疗机构反应强烈,政府部门才出面组织生产,接到行政命令的厂家硬着头皮做一批交差,过后短缺依然如故”。 药品生产和上市是一个连续运转的环节,涉及到政府监管部门、医药生产企业、医疗服务提供机构、患者等多方利益。分析短缺药品特点,发现市场供应短缺的机制性原因,建立固定管理机构,制定短缺药物管理的长效制度才是解决之道。 小编点评:北大荒都能变北大仓,药荒没有理由搞不定,政府应该提供药品短缺监测、上报、供应服务。 三、《国家卫计委:当前中国综合医疗改革总体进展顺利》 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12日在北京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福建省综合医改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卫生计生委体改司副司长姚建红表示,当前中国医改工作逐步从试点探索、单向突破转向系统配套、全面推进,综合改革探索总体进展顺利。 姚建红指出,从首批4个省工作推进情况看,试点省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不断增强,医改工作逐步从试点探索、单向突破转向系统配套、全面推进,综合改革探索总体进展顺利,形成了一批典型经验和做法,解决了一些体制机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此外,姚建红还表示,随着医改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利益格局调整更加复杂,体制机制性矛盾日益凸显,改革的联动性需要进一步加强,改革的推动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小编点评:小编很惊讶,不知道这个进展顺利是以哪个省的医改为参照的…… 四、《北京人社局:社区医保目录将与三甲医院统一,可多开药》 北京市人社局局长表示,社区药品报销品种将大幅增加,凡是大医院能报销的药品,在社区也都能报销。同时,对于一些慢性病用药,社区一次性开药量也由一个月增至两个月。据悉,上述政策计划在今年三季度就可实施,很快就会出台正式文件。 据了解,北京目前推行的“急三慢七”开药原则是卫生部门从2003年开始执行的。所谓“急三慢七”即急诊开3天量,慢性病开7天量,行动不便的可开两周量。而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10种特殊病的退休人员,病情稳定需长期服用同一类药物的,门诊最多可开一个月的药量。对于超量开药的,超出部分自动转为自费,医保将不予报销。 此外,人力社保局还指出,社区转诊转院的通道将更加顺畅。社区医院可以转往大医院,大医院也可以转往社区医院,发生的有关费用,医保都可以报销。 小编点评:让分级诊疗有更多保障! 五、《广东41家大医院看病要实名预约》 广东省实名制预约诊疗工作10月起正式启动!12月底,市民到41家省内大医院非急诊就医,需要用真实、完整的身份信息实名注册,才能成功预约看病。 通过实名制挂号及就诊,各试点医疗机构逐步将患者真实身份信息与其病案信息进行一一对应,实现一个真实身份信息只对应一份病案信息。此外,该方案还探索提供连续性医疗服务。试点医疗机构可通过建立完善的患者病案、及时记录和追踪患者检查报告等方式,探索为患者提供从门诊、会诊、转院、出院到院外的医疗服务;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为实名制患者提供新媒体、微平台、网络、手机短信、手机APP等途径的就医导诊、检验检查结果查询、异常诊疗信息提示、合理用药指导等服务。 通过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手段保障患者身份信息不外泄。医疗机构要重视医务人员的医德培养,充分认识到尊重患者隐私权的重要性,提高患者隐私安全保护意识。 小编点评:实名预诊还是要提防号贩子。 六、《北京市医管局:不因取消窗口挂号让任何患者不会挂号》 为疏解大医院挂号窗口拥挤,缓解挂号排长队,同时防止号贩子倒号,为患者提供更方便、快捷、有序的挂号服务,按照北京市卫计委统一要求,市属医院探索多渠道方便挂号,世纪坛医院、天坛医院、友谊医院、同仁医院(亦庄院区)、佑安医院、积水潭医院、妇产医院(东、西院区)、口腔医院、首儿所、中医医院、宣武医院、朝阳医院(东、西院区)等12家市属医院的14个院区率先试点增加了“京医通”手机微信、现场自助机具等方式,为患者提供多渠道挂号服务。 随着该项工作在市属医院不断推进和扩大,老年人、残疾人等如何使用“京医通”微信、自助机进行预约挂号的问题受到社会关注,引起部分老年患者担忧。为了更好地为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残疾患者做好预约挂号服务,市医院管理局将在市属医院陆续推行“帮老助残六项举措”,针对老年、残疾患者等特殊群体习惯于现场挂号的就医特点,体现“精心设计、耐心讲解、贴心服务、有序引导”的便民服务理念,努力做到“不因为挂号方式的改变,而让任何一位老百姓不会挂号”。 小编点评:窗口挂号还是主流方式,小编觉得有点难。 查看更多热点新鲜资讯,请关注医联资讯频道!

发布于 16-07-13 19:27

51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