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家卫计委:儿科医生工资不得低于同级水平》
5月18日,国家卫计委联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发布《关于印发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意见的通知》(下称《通知》)。多措并举,治理儿科领域顽疾。
纵观《通知》全文,培养儿科医务人员成为第一项重点工作。文件希望通过“培养一批、转岗一批、提升一批”,增加儿科医务人员数量。
儿科医生短缺的一大重要原因是其薪酬待遇普遍不高。为此,《通知》要求,在医疗机构内部分配中,要充分考虑儿科工作特点,合理确定儿科医务人员工资水平,儿科医务人员收入不低于本单位同级别医务人员收入平均水平。
文件提出要促进儿科医务人员职业发展。对于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儿科医师,要在职称晋升和主治医师岗位聘用中给予适当倾斜。
小编点评:小编很关心儿科医生工资同级水平是多少?
二、《西安:将新建21所三级医院,严控市中心公立医院规模》
为满足市民就医需求,西安市卫计委近日出台最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今后将重点规划布局好新建城市区域的医疗机构布点,计划到2020年新增三级综合医院21所,同时增设二级综合医院27所,限制城市中心公立医院的规模。同时,利用率比较低的公立一、二级医院要转型为康复医院或者老年病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每万居民配备2-3名全科医师,1-1.5名公共卫生医师。原则上各县区政府不再举办新的公立医院,到2020年,每个街道设立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中心服务3万~10万人。
小编点评:对于患者是福音,但是医生的配额会不会有点少呢?
三、《精准扶贫,从中国县级医院眼科培训开始》
5月18日,国家卫计委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启动了“中国县级医院眼科团队培训项目”,这是一个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以公益为导向的项目,目标是通过对贫困县级医院眼科团队的培训,加强贫困县级医院眼科基本服务能力,从“输血”转变成“造血”,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北京同仁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宁利在启动会议上表示,中国眼健康从业人员缺口还很大,以专业验光师为例,目前全国合格的验光师只有4000多人,缺口在3万人以上,基层眼科医生能力急需提升。
此次启动培训项目执行单位为北京同仁医院、河北省眼科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施尔明眼科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广州中山眼科中心、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培训对象包括县级医院的眼科医生、护士、验光师以及防盲管理者。在第一批试点单位建立眼保健团队综合培训模式。来自6个省105家县级医院105名医院管理者,210名眼科医生,105名验光师和210名护士将在培训中心接受手把手培训。项目计划筛查30万贫困眼病患者,以及20万儿童。在项目进行中,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对培训产出和培训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估。
小编点评:不是从福利开始吗?!……
四、《卫计委联合民政部开始遴选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
5月17日,国家卫计委、民政部发布《关于遴选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的通知》指出未来将符合规定的医疗、康复和护理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加快推进老年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结算。
通知表示将遴选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每省(区、市)申报2个试点地区,促进试点地区先行先试,率先构建起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创新医养结合管理机制和服务模式,为全国医养结合工作提供示范经验。
通知明确,试点地区要把保障老年人基本健康养老需求放在首位,加强政策衔接融合,建立部门间的沟通协作机制,统筹落实好医养结合优惠扶持政策。将符合规定的医疗、康复和护理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加快推进老年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结算。
小编点评:小白鼠成长记,但愿是好的发展……
五、《北京协和组建医联体,“1+5+1”驻扎东城区》
5月18日上午,北京协和医院与东城区政府签订协议,用“1+5+1”的方法组建医联体。这是北京市首个由三甲医院与区政府签署的医疗合作协议。
根据这一框架协议,北京协和医院医疗联合体在东城区挂牌成立。区属的北京市第六医院、市普仁医院、市和平里医院、市隆福医院、东城区第一妇幼保健院、东城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等“五院、一中心”将挂牌成为北京协和医院医疗联合体成员,形成以北京协和医院为核心的“1+5+1”医联体模式。
据悉,这是全市首个由三甲医院与区政府签署的医疗合作协议,是东城区政府和北京协和医院为贯彻落实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优质医疗资源统筹利用的具体举措。双方将坚持“互惠共赢、联动发展”的原则,探索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小编点评:“协和品质”共享化,值得期待!
六、《三明医改“连环招”:医疗总费用中个人自付比例低至30%》
继5月17日三明市发布《住院费用全部按病种付费工作的通知》后,5月18日,三明再发重磅医改配套文件《住院费用全部按病种付费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市医疗机构严格控制医疗总费用中个人自付比例。除了三家三级医院的城乡居民全病种个人自付比例(%)被限定在≤50%,三明市医疗机构的其他医保自付比例均统一限定在≤30%。
考虑到三明医保报销的医药费用范围包括患者全部医疗费用,而非仅仅医保政策范围内的费用,因此,三明市民们享受到的医疗福利实际上远远超过文件显示的数据。
而为了保证政策得到坚决执行,该文件也使出了"杀手锏",规定:个人的自付费用超出控制指标的部分(金额),在年底结算时,市医管中心从应支付的医保基金中按同等金额扣减,同时列入院长综合考评项目,扣减综合考评分数。
小编点评:当政绩与费用挂钩的时候,小编觉得苦得会是基层医生……
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