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30岁,因“劳累后下腰部正中及右侧髂腰部疼痛加重1年”就诊。追问病史,12年前新兵训练5km武装越野时曾出现类似症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5~7分,休息及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此后偶有劳累后腰痛,VAS评分2~4分,休息后减轻,未予重视,未行影像学检查。1年前更换岗位,弯腰负重增多,腰痛症状再次出现并进行性加重,VAS评分4~6分,且休息不能缓解。
查体:腰部姿势僵硬,右侧腰部肌肉紧张;L4/L5棘突间隙触诊不清且有压痛,腰部屈伸时疼痛均加重,弯腰时痛点略下移;右侧L4/L5关节突关节处压痛,腰部前屈及向右侧侧曲时加重,VAS评分6分;下肢感觉、肌力正常。
正常杵状棘突在腰椎屈伸时末端会有明显前后位移,被认为是疼痛根源,但该患者腰部屈伸时无杵状棘突明显位移。右L4/L5关节突关节区疼痛及肌肉紧张的原因行腰椎CT平扫及三维重建进一步检查。CT示L5右侧峡部裂(图2a),L5右半椎板、下关节突及杵状棘突与L5其他骨结构分离,形成浮动半椎板,恰如浮动膝或浮动肘,可解释杵状棘突为何不随腰椎屈伸发生同步位移;同时可见L5/S1椎间盘向右膨出并钙化,无神经根受压,右骶棘肌粗大。 浮动半椎板不与L5其他骨结构同步运动,腰椎屈伸时浮动半椎板外侧在峡部,内侧在L5棘突近横向裂隙处与其他骨结构产生摩擦,或许是KS下方及右侧腰痛的根源。 L5峡部裂区及L4,5相邻棘突骨损伤信号可解释腰痛,L5棘突近横向裂隙处T1及T2加权像低信号不排除与腰痛有关。结合影像学资料,考虑骨信号异常来自负重增加,建议减少弯腰负重,站立时避免过伸,并予口服布洛芬胶囊(0.3g/次,2次/d)及迈之灵(0.3g/次,2次/d)。1周后VAS评分降至2分,停药2周后复查VAS评分为0~1分。康复科予腰部等长收缩锻炼指导,3个月后复诊症状无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