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
患者女性,80岁,因舌部无症状白斑1个月就诊。患者有15年口腔扁平苔藓(OLP)病史,采用0.05%二丙酸倍他米松凝胶治疗,每日两次,必要时采用克霉唑,10mg,每日3次治疗突发性症状性OLP。病史显示患者有ⅠA 期蕈样肉芽肿/皮肤T细胞淋巴瘤病,累及右小腿和左大腿,主要外用0.05% 卤倍他索乳膏治疗,
因患者窄谱 UVB 和 0.016% 氮芥凝胶不耐受。患者无免疫抑制和感染病史(包括HIV感染)。左侧舌部可见一1.5×1.0 cm固定白斑皮损 。在3个不同部位行3mm钻孔活检取活检标本,结果与组织病理结果相似 。
诊断 口腔毛状白斑 组织病理结果和临床进程 所有标本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角化过度和棘层肥厚,伴以细胞质微染色为特征的细胞带(气球样细胞)。浅表细胞有细胞核,核染色质边集或呈核珠状,其典型表现为Epstein-Barr病毒感染的口腔角质形成细胞,符合口腔毛状白斑(OHL)的诊断。患者服用伐昔洛韦1 g,每日3次,但由于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服用3天后停药。复查时,舌部皮损已完全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