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47岁,身高155 cm,体质量58kg,车祸,脑震荡,左侧第6、右侧4、5、6肋骨骨折、骨盆骨折牵引外固定6d,胸部CT提示左肺感染,呼吸科建议气管切开以便于纤维支气管镜下支气管—肺泡灌洗清理及长期呼吸管理。患者入室,鼻导管吸氧,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8%,血压(BP)140/80mmHg,心率(HR)90次/min,浅睡能唤醒,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0分(M5V3E2),可配合麻醉医生主动张口,负压吸引清理口咽分泌物,呛咳浓痰,部分干结成颗粒状。
开放静脉通道,术前15min微泵注射右美托咪定120μg/h,术中维持20μg/h;手术开始前持续微泵注射瑞芬太尼200μg/h。清醒、保留自主呼吸,局部麻醉下气管切开手术,患者能够听从麻醉医生指令配合完成气管切开,连续3次置入气管套管组件失败(拔出内芯无气流),患者体动剧烈,BP升高至200/105mmHg,SpO2降至75%,暂停手术,清理气管切开造口,局部高流量鼻导管给氧(5-10L/min),静脉注射拉贝洛尔7mg,5min后SpO2升至96,BP130/78mmHg。
手术医生认为置入气管套管组件时形成假道,局部水肿,气道走向不明确,再次置入成功难度大。麻醉医生将ID5.5的气管导管连接螺纹管,接近气管切开造口,有规则二氧化碳波形出现,逐渐深入,二氧化碳波形消失,患者烦躁不适,即退出气管导管,二氧化碳波形又规则出现。再次尝试,将气管导管前端折弯,使插入走向与胸壁平行,患者呛咳,气管内混有血污的黄脓痰涌出,气管内吸痰清理,衔接呼吸机,同步辅助呼吸,胸廓起伏,SpO2快速升至100%,退出气管导管,由麻醉医生循径顺利插入气管套管组件,拔出内芯,接螺纹管,规则二氧化碳波形显现,快速注射模式泵注瑞芬太尼8μg,静脉注射地佐辛2mg,缝合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