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
患者,女性,20岁,右利手。8岁首次癫痫发作,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先兆,继而出现意识障碍,目光呆滞,四处走动,持续1~3 min后白行缓解,偶尔继发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先后联用苯巴比妥、苯妥因钠、卡马西平、左乙拉西坦等药物,仍反复发作,频率约2次/月。平素体健,出生史正常,无家族史及相关疾病史。神经系统查体阴性
入院行术前评估,头颅MRI示右侧海马T2 -Flair信号稍增高,间期FDG-PET:未见明显局部低代谢(图1)。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示FIQ=86(低于正常),MQ=71(轻度缺损)。头皮录像脑电监测:停药监测17 h,间期双侧蝶骨电极及前颞、中颞区稍多量尖慢波,双侧呈非同步发放,左侧显著(图2);记录8次复杂部分性发作,临床症状表现为:上腹部不适先兆-口咽自动-右上肢肌张力障碍姿势-双上肢肌张力增高-其中3次左面部抽搐,双眼球左偏。同步脑电图以双侧蝶骨电极及前颞、中颞、后颞区19~21 Hz快波节律起始,左侧较显著(图2)。综上,术前无创检查评估提示颞叶癫痫可能性大,但致痫区侧别不明确。
本例颅内电极监测,明确记录到分别起源于左侧及右侧颞叶内侧的临床发作,证实为双侧颞叶癫痫,而发作频率无明显侧别优势。但通过高采样率脑电图分析,发现有侧颞叶存在复合于尖慢波的痫性HFOs发放,而左侧颞叶未见HFO。而结构影像学亦提示致痫区位于右侧颞叶可能性大,从而判断患者为双侧颞叶癫痫,有侧为主侧致痫区。行右侧前颞叶及海马杏仁核切除术(图7)。术后至今随访6月,服用卡马西平0. 2 g,3/d,未再出现复杂部分性发作,但仍有先兆发作,表现为一过性上腹部不适,约1~2次/月。术后3月复查脑电图示:左侧颞区少量尖慢波,继续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