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56岁,因“发热、咳嗽伴气短1周”入院。 患者1周前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3 ℃,伴咳嗽、咳黄痰、活动时气短和夜间不能平卧,无双下肢水肿和尿量减少。患者发病前平素体力活动略受限,快步行走时会出现气短,但无胸痛、后背痛及上肢放射痛。 患者至外院就诊,心电图(ECG)检查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QRS间期为198 ms(图1)。
检查 入院查体: 患者体温36.5 ℃,血压130/80 mmHg,心率100 bpm,呼吸20 bpm。 高枕卧位,颈静脉不充盈。双肺满布哮鸣音及湿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律齐,未闻及杂音,肝脾未触及,双下肢不肿。 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分类分别为152 g/L、9.43×109/L、 200×109/L和81.9%。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正常。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分别为4.18 mmol/L和 0.68 mmol/L。 血气分析示pH值、二氧化碳分压和氧分压分别为7.42、38.5 mmHg和76.5 mmHg。 心肌酶谱(CK、CK-MB和cTnI)均在正常范围,血清脑钠肽(BNP)为1200 pg/ml(正常值<100 pg/ml)。
病史特点 患者发热、咳嗽、咳痰,两肺布满哮鸣音和湿音,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多,考虑存在下呼吸道感染,入院后给予抗生素控制支气管感染。 患者胸部X线和ECHO检查示心脏扩大、射血分数下降,加之患者有活动时气喘和活动耐力下降表现,表明症状除由感染造成外,还包括心衰因素。因此,同时给予患者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等]治疗以控制心衰。 治疗经过 经药物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虽明显好转但仍存在,且NYHA(纽约心脏学会心功能分级)仍为Ⅲ级,因此随后给予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置入CRT-D并进行优化,起搏后ECG示QRS间期缩短至132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