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来源于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患者, 男, 18 岁。 发现龟头近尿道口处起囊肿1 年。 患者 1 年前洗澡时发现阴茎腹侧起一粟粒大肤色丘疹, 无自觉症状, 一直未来就诊。 后皮损逐渐增大为半透明囊肿, 于 2012 年 7 月 12 日来我部就诊。患者既往体健, 无系统性疾病及其他皮肤病史, 无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 一般情况好, 各系统检查无异常, 全身淋巴结未触及增大。皮肤科情况:生殖器发育正常, 龟头近尿道口下方系带处见一绿豆大半透明肤色囊肿, 表面光滑, 疱壁较薄, 内容物澄清透明, 周围无浸润, 质地较软, 有弹性, 无明显触痛及压痛, 局部无外伤史及炎症反应, 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未触及增大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血、尿、 粪常规正常。 出、 凝血时间及肝功能正常。 胸部X 线片未见异常。组织病理检查:表皮正常, 真皮内形态不一的中空囊腔, 与表皮不相连, 囊腔为层数不等的假复层柱状上皮, 部分区域的囊壁仅为单层细胞, 一些上皮细胞胞质透明, 考虑中线囊肿。
诊断:阴茎中线囊肿 治疗:局部皮损切除术, 术后伤口愈合良好
阴茎中线囊肿通常发生于青年, 是男性生殖器的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 位于阴茎腹侧, 最常见于龟头。 损害为单个, 直径数毫米, 有时呈线状, 则可达数厘米。 阴茎中线囊肿系胚胎发育期尿道沟闭合异常, 由闭合部的胚胎残余所致, 故囊壁可由内胚层、外胚层或黏液腺衍生形成。 本病临床表现具有特征性, 阴茎腹侧囊肿可考虑此病, 但应与阴茎顶泌汗腺囊腺瘤相鉴别。 尽管本病皮损可类似于顶泌汗腺囊肿,但并没有向其分化的趋势, 因为中线囊肿内衬的假复层柱状上皮细胞其人乳脂肪球蛋白Ⅰ染色为阴性。本病可发生于尿道口与肛门之间的任何部位, 因发病部位不同命名不一, 如阴茎缝线囊肿、 副尿道囊肿、阴茎皮肤黏液样囊肿、 外尿道口囊肿等。 本病一般无明显不适, 个别患者可有性交及排尿时疼痛。 本例患者成人后显现发病, 治疗上予以局部皮损切除术,术后疗效满意, 目前随访 1 年未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