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女性,因“间断活动后气短伴水肿18年,加重2月”于2013年11月14日入院。 现病史 患者18年前开始出现活动后气短,活动耐量下降,夜间不能平卧。曾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冠心病”,经药物治疗(具体不详)后,日常活动无受限。5年前开始出现活动耐量进一步下降,不能耐受重体力劳动,并出现下肢水肿,开始间断服用呋塞米利尿治疗,病情尚稳定。1年前出现气短加重,伴水肿,就诊于外院,发现心脏扩大,诊断“扩张型心肌病”,给予利尿、扩血管、强心及改善心肌重构治疗,仍间断出现下肢水肿及夜间不能平卧发作。2个月前水肿加重,不能平卧,当地医院胸片提示心影扩大,肺纹理增粗。心电图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明显增宽达184 ms。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射血分数(LVEF)18%,符合扩张型心肌病表现。给予加强利尿治疗后水肿减轻,可平卧,为进一步诊治入院。 既往史 糖尿病史4年,曾应用胰岛素治疗,因反复发作低血糖,1年前改为阿卡波糖50 mg Tid治疗,目前血糖控制尚可。高脂血症1年,服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否认高血压史、脑血管疾病病史。
体温36.0℃,脉搏8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00/60 mmHg。颈静脉充盈,双肺呼吸音粗,双侧肺下叶可闻及湿啰音,心尖搏动弥散,心浊音界扩大,心率80次/分,律齐,二尖瓣、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4/6级杂音,腹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肝脏肋下8 cm,无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水肿。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WBC 7.44×109 /L,Hb 114 g/L,PLT 229×109 /L。 血生化 BUN 10.1 mmol/L,Cr 115 μmol/L,UA 473 μmol/L,ALB 42 g/L,TC 2.67 mmol/L,TG 1.5 mmol/L。 K+ 4.2 mmol/L,Na+ 139.3 mmol/L,Cl- 96.2 mmol/L,TB 73 g/L,TBIL 10 μmol/L,AST 34 U/L,CK 47 U/L,ALT 41 U/L,GLU 6.7 mmol/L,BNP 9524 pg/ml,D-二聚体346 ng/ml。 【辅助检查】 心电图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波宽188 ms。
超声心动图 全心扩大,左室舒张末内径65 mm,左心功能明显减低,EF 14%,弥漫性收缩减弱。 胸片 心影扩大,双上肺纹理增粗。 
入院诊断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功能Ⅲ级(NYHA分级)Ⅲ级 心律失常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2型糖尿病 高脂血症 【诊疗经过】 入院后药物治疗如下:地高辛0.125 mg Qd,卡维地洛6.25 mg Bid,盐酸曲美他嗪20 mg Tid,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30 mg Qd,培哚普利4 mg Qd(后因血压偏低停用),螺内酯20 mg Qd,呋塞米20 mg Qd,阿托伐他汀钙20 mg Qn,阿卡波糖50 mg Tid。 患者自起病以来,已给予充分的抗心衰药物治疗,但仍反复出现气短、水肿症状以及不能平卧,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充分利尿后心功能改善仍不明显。遂对患者实施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因经济原因未能植入CRT-D。
EuroHeart心衰研究发现心衰患者中36% LVEF≤35%。其中41%患者QRS 间期≥120 ms,7%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34%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或其他心室内传导延缓,17%出现QRS≥150 ms。各种缺血性或非缺血性原因可导致房室不同步,室间不同步或室内不同步。各种不同步会导致心功能进一步恶化。在普通心衰患者中,室间或室内不同步者比例约为15%,在中度至重度心衰患者中,这一比例可大于30%。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会导致死亡率明显升高,Vesnarinone研究分析了3654例心功能Ⅱ~Ⅳ级患者的心电图,发现QRS波最宽的患者较QRS波最短的患者相对死亡风险增加5倍。心室不同步对心功能有明显负性作用,会减少舒张期心室充盈时间,降低收缩功能,增加二尖瓣反流,最终导致心排出量降低。 CRT的治疗机制包括:改善室内同步,改善房室同步,改善室间同步。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伴QRS波>120 ms且LVEF≤35%的心衰患者中,如经过充分的药物治疗,NYHA分级如仍然为Ⅲ级~Ⅳ级,建议安装CRT(IA)。通过改善心功能,逆转左室重构,CRT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加6分钟步行时间,改善NYHA分级的级别。对于NYHA分级Ⅱ~Ⅲ级,LVEF≤35%且QRS>120 ms的症状性心衰,预计可以良好的状态生存超过1年的患者可植入CRT-D以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