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柴胡疏肝散治疗郁证一例

刘医师   广州新海医院
心肺郁热证

主诉 病史

患者,女,37岁。 主诉:胸闷痛一月余。 现病史:患者于1个多月前因与家属争吵后开始出现胸前区憋闷不适,自觉心悸不止,头晕,当天晚上侧夜未眠。次日觉胸胁处胀痛,情绪极易激动,长吁短叹后胸痛可好转,无气促,无大汗出,无肩背部放射痛,无腹痛,无恶心呕吐,无发热寒战,期间患者曾在外院就诊,行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未见具体报告),予“麝香保心丸”治疗后胸闷痛症状缓解不明显,且夜间眠差,此次月经推迟10余天,今为求进一步治疗,前来我院门诊就诊。刻下症见:精神疲惫,面容憔悴,叹气频频,注意力不集中。舌淡,苔白,脉弦涩。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冠心病、糖尿病、肾炎”病史;否认“肝炎、肺结核”传染性病史。

查体 辅查

查体:舌淡苔薄白,脉弦涩。

诊断 处理

诊断:郁证(肝气郁结血瘀证) 治疗:疏肝解郁、活血止痛。 处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12g,川芎10g、香附12g、枳壳10g、芍药30g、陈皮10g 郁金10g,瓜蒌皮15g,薤白15g,合欢皮30g, 夜交藤30g,甘草6g,                                                      5剂                                           

随访 讨论

5剂后,患者前来复诊,对比之前面色好转,自诉胸闷痛症状缓解,夜间睡眠大为改善,然胃纳欠佳,餐后腹胀,原方加入生麦芽30g、莱菔子30g,再服5剂。 讨论:郁证,相当于西医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其经脉布胁肋循少腹。若此患者发病前曾与家属激烈争吵,致情志不遂,木失条达,肝气郁结,经气不利,故见胁肋疼痛,胸闷,脘腹胀满;肝失疏泄,则情志抑郁易怒;长吁短叹气机暂可通畅则见频频太息;气机不利日久,血脉不通,淤血内阻,则见月经后期。《内经》“木郁达之”之旨,治宜疏肝理气之法。方中以柴胡功善疏肝解郁。香附、郁金理气疏肝而止痛;川芎活血行气以止痛,助柴胡以解肝经之郁滞,并增行气活血止痛之效。陈皮、枳壳理气行滞,芍药、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瓜蒌皮、薤白宽胸理气、散结;合欢皮、夜交藤安神助眠、活血止痛。诸药相合,共奏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功。后患者纳差,加入生麦芽既可疏肝、又可健脾,莱菔子降气消食。

发布于 17-03-31 11:43

20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