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
男,34岁。 肺炎12天,持续高热不退,常在40℃~40.2℃之间浮动。遍用抗生素及中药无效。应邀前来诊治。
审之发热呈寒热往来状,并见气短胸满,口苦咽干,烦乱不安,时或胸胁疼痛,舌苔白,脉弦滑数。
诊断: 少阳柴胡证 治则: 治宜小柴胡汤加减为方。 辩证: 之所以用小柴胡者,因其证为少阳柴胡证,然其脉弦中兼有滑数,滑数之脉者痰热脉也, 处方: 柴胡28克,半夏10克,黄芩10克,瓜蒌30克,甘草10克,生姜3片,大枣7个。
次日往诊。体温已降至36.8℃,且气短胸满,心烦口苦等症若失,并开始稍进饮食。三日后,诸证消失。小柴胡汤,治感冒之方,何用其治肺炎?小柴胡汤者,仲景所创治疗热病之方也,“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其并未说肺炎不可用。今之炎证即热毒之说实乃想象与推理之见,不可胶粘于此也。 《温病条辨》虽对本方的应用有所发展,但仍没有脱离仲景之规范。今人见其麻黄定喘,石膏清热,列为肺炎之专方,虽在临床上常有取效者,然其不效者甚多,医者见其不效,囿于炎者热毒之禁锢,复加清热解毒之味以治之,岂不知诸种西药清热解毒不效,怎能用杯水之中药清热解毒者可效?此病之不效者正在于此种时弊之论所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