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上腹不适数月,检查发现盆腔占位10余天

周医师   上海新科医院
盆腔占位

主诉 病史

患者,女性,66岁,因“上腹不适数月,检查发现盆腔占位10余天”入院,1-0-1-1,初潮14岁,3-4/30天,经量中,痛经(+),46岁绝经。患者于10余天前因上腹不适数月于我院查上腹部平扫CT示:左腹部、盆腔巨大囊实性占位,附件来源首先考虑。遂于5天前于我院行妇科B超,示:盆腔可见275*177*244mm无回声区,内见回声条分隔呈多房及粗回声点。病程中,患者自觉左胁部刺痛不适,胃纳差,体重明显下降5kg,无阴道流血,无下腹部坠胀感,无尿频尿急,无发热等,入院前上腹部不适较前有明显好转。患者曾于外院查肿瘤指标示:scc 2.22↑ug/L,AFP 6.99ng/ml,CEA 0.35ng/ml,CA125 2.02U/ml,CA199 15.23U/ml,CA153 7.38kU/L, CA724 1.93kU/L。现为求进一步诊治,门诊拟“盆腔肿物”收入我科。20余年前患者因“子宫肌瘤”于外院行子宫+单侧附件切除术(患者自述,报告及记录均未见),术后病理未见。10年前因“盆腔肿物181*134mm”于外院先后三次行囊肿穿刺抽液术,三次术中抽吸出清亮淡黄色液体总共2350ml。 患者起病以来,神清,精神可,胃纳差,睡眠可,二便无殊,体重近2月减轻5kg。30余年前因“右侧乳房纤维瘤”行右乳纤维瘤切除术。20余年前患者因“子宫肌瘤”于外院行子宫+单侧附件切除术(患者自述,报告及记录均未见),术后病理未见。10年前因“盆腔肿物181*134mm”于外院先后三次行囊肿穿刺抽液术,三次术中抽吸出清亮淡黄色液体总共2350ml。  1-0-1-1,顺产。初潮14岁,3-4/30天,经量中,痛经(+),46岁绝经。

查体 辅查

体查:专科检查:腹部形态不对称,腹膨隆,下腹部可见一陈旧性手术疤痕,叩诊全腹呈实音,触诊腹部可及一大小约30cm巨大肿块,质中,边界尚清,形态欠规则,无压痛。 辅助检查: 尿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空腹血糖、病毒与螺旋体检查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术前血常规:白细胞计数 4.30×109/L,血红蛋白 118g/L,血小板计数 198×109/L。 术后第一天血常规:白细胞计数 9.13x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数 82.7%↑,血红蛋白 97↓g/L。 术后第十四天血常规:白细胞计数 4.43x109/L,中性粒细胞% 60.2%,红细胞计数 3.47↓×1012/L,血红蛋白 110↓g/L,血小板计数 309×109/L。 胸片正位片:胸椎侧弯,主动脉迂曲;两肺纹理增多稍乱模糊。 肝胆胰脾肾输尿管B超:左侧输尿管扩张伴左肾盂积水;肝胆囊胰体脾右肾未见明显异常;附见:盆腔巨大囊性团块。 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妇科B超:(单位:mm) 盆腹腔无回声区:可见,大于211 * 113 * 208,内见分隔呈多房及粗回声点。诊断意见:盆腹腔巨大囊肿 胸部CT平扫:左肺上叶小肺大泡影;左肺下叶背侧胸膜下微小结节影;纵隔及双侧腋窝少许小淋巴结;主动脉及冠状动脉壁部分钙化;小肠系膜密度增高。 上腹部CT增强:腹盆腔内巨大囊性肿块,内见分隔、小囊,部分囊壁及分隔钙化,约23×17cm范围大小,增强扫描后囊壁及分隔轻度强化,其内未见明显壁结节,肠管及周围结构受压推移。诊断意见:腹盆腔巨大囊实性占位,附件来源首先考虑。双侧肾盂及输尿管上段扩张,左肾明显。肠系膜密度增高模糊。 盆腔CT增强:腹盆腔内巨大囊性肿块,内见分隔、小囊,部分囊壁及分隔钙化,约23×17cm范围大小,增强扫描后囊壁及分隔轻度强化,其内未见明显壁结节,肠管及周围结构受压推移。

诊断 处理

诊断:   1、盆腔肿物(左输卵管粘液性囊腺瘤可能) 2、子宫部分切除术后状态(伴单侧附件切除术后,具体不详) 治疗:患者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行剖腹探查、盆腔巨大肿块(左附件)切除+复杂性肠粘连松解+膀胱镜检查术。术顺安返,术后给予抗炎补液补铁支持治疗,术后病理提示:“盆腔肿物”粘液性囊腺瘤,部分交界性。注意休息和营养。禁盆浴及房事及阴道超声3个月。

随访 讨论

每三个月密切妇科门诊随访,初次复诊术后三个月。注意住院期间异常的化验检查结果,定期内外科体检及治疗。   

发布于 16-08-10 00:09

18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