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周某,男,50岁。 主诉:周身皮肤风团伴瘙痒3月余。 现病史:缘患者于3个月前大量食用海鲜后开始出现胸前区皮肤风团,大小和形态不一,色淡红,伴瘙痒剧烈,夜间尤甚,患者遂自行外涂“皮炎平”后瘙痒症状稍可缓解,但仍有反复,多于姿食辛辣食物后诱发,并逐渐蔓延至全身,发作时难以入眠,期间患者曾在外院就诊,考虑为“荨麻疹”,予抗过敏、止痒、镇静等药物治疗后皮肤风团、瘙痒症状仍时发时止,自觉不甚烦恼,患者遂前来求诊于中医。刻下症见:全身皮肤红色风团,大小及形态不一,患者搔抓不止,无水疱,无糜烂、渗液,无腹痛腹泻,胃纳、睡眠欠佳,二遍调。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最高血压达170/100mmHg,目前服用“氨氯地平片”降压治疗,自诉平素血压波动于140-150/70-80mmHg。否认“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否认“肺结核、肝炎”传染性病史;否认手术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查体:BP:116/70mmHg,全身皮肤散在红色风团,大小及形态不一,可见皮肤抓痕,无糜烂、渗液,无水疱。颈软,无抵抗,颈静脉无充盈,肝颈静脉回流征(-)。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震颤,未触及心包摩擦感。心界不大,心率70次/分,律齐,未闻及早搏,心音有力,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无反跳痛,腹部未扪及包块,肝右肋下、剑突下未及,脾未触及,胆囊未触及,Murphy征(-)。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约4-5次/分。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病理反射未引出。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诊断:风疹(风湿内阻泛溢肌肤证) 治法:祛风利湿、凉血止痒。 处方:生地20g 丹皮10g 蒺藜15g 蝉衣6g 蜂房6g 地肤子30g 白鲜皮15g 苦参10g 百部15g 土茯苓30g 羌活10g 甘草7g 共4剂 4天后,患者前来复诊,自诉风团发作减少,瘙痒症状好转,为方便,拟外洗方: 地肤子30g 苦参30g 蜂房10g 荆芥10g 煎汤外洗。
讨论:本方所治之风疹,是由风湿或风热之邪侵袭人体,浸淫血脉,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肌肤腠理之间所致,故见皮肤瘙痒不绝、疹出色红。治宜疏风为主,佐以清热除湿凉血之法。痒自风而来,止痒必先疏风,故以蒺藜、蝉衣、蜂房、地肤子、白鲜皮祛风止痒,使风去则痒止。生地、丹皮清热凉血,寓意在于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土茯苓、苦参、羌活祛湿。甘草清热解毒,和中调药。4剂汤剂之后再辅以外洗方以巩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