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基底节区脑出血(约160ml)并脑疝1例

魏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出血 脑疝 脑出血

主诉 病史

59岁男性,因“被发现人事不省3小时”入院。患者约在入院前3小时如厕时人事不省倒地,邻居发现后呼120送入急诊科。送医途中患者无呕吐、抽搐,无大小便失禁。

查体 辅查

查体:神志昏迷,刺痛肢体伸直,GCS4‘,双侧瞳孔不等,右侧瞳孔直径约5mm,光反射消失,左侧瞳孔大小约4mm,光反射消失。颈软无抵抗,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侧肢体腱反射存在,腹壁反射未引出,角膜反射未引出。锥体束病理征未引出。 辅助检查:1、我院头颅CT示左侧基底节区大量脑出血并破入脑室及周围脑组织;2、K+ 1.95mmol/L,Na 130mmol/L,CK 644IU/L,CKMB 74mmol/L,MYO 1210ng/ml,脑钠肽316.8pg/ml。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缓慢,无明显心梗征象。 CT所见:左侧基底节区见不规则形高密度病灶,CT值约56-70Hu,最大层面范围约为70×57mm,上下连续11层面(层厚7mm),边界清楚,密度欠均匀,周围脑组织可见低密度水肿;邻近脑沟受压变窄,左侧侧脑室、第三脑室受压明显变窄,左侧侧脑室体部、右侧侧脑室体部及后角、第四脑室见高密度影填充,第四脑室亦明显变窄,中线结构向右侧移位,环池、桥前池、鞍上池明显变窄,右侧侧脑室扩张;大脑纵裂、外侧裂池密度增高;余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颅骨未见骨折及骨质破坏。   筛窦、右侧上颌窦窦腔内见液性密度影填充。   双肺见散在多发絮状、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界欠清,密度不均匀;另右肺上叶尖段见条索状、结节状高密度影,边界较清楚,并可见小块状钙化灶;双侧胸廓前后径稍增大,肺纹理较纤细,右侧肺尖胸膜下可见囊片状透亮无肺纹理区;心影大小未见异常,主动脉、冠状动脉见多发钙化斑;双侧胸腔未见液性密度影。所示胸椎椎体边缘可见骨质增生改变。 印象:1.左基底节区脑出血并破入脑室、蛛网膜下腔(出血量约为160ml);脑疝形成(大脑镰下疝、小脑幕切迹疝)。 2.筛窦、右侧上颌窦积液,考虑炎症可能。 3.考虑双肺感染,建议治疗后复查。 4.右肺上叶陈旧性病变;双肺轻度肺气肿征象;右肺尖肺大泡。 5.主动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6.胸椎退行性变

诊断 处理

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急诊于全麻下行“左侧基底节区血肿清除+左侧颞极切除+去骨瓣减压术”。 患者取平卧位,头右偏,常规消毒铺巾。左额颞顶“?”切口,常规开颅。悬吊固定头皮及颞肌,磨钻钻3孔,铣刀铣开颅骨。见脑搏动微弱,硬脑膜与颅骨粘连严密,局部硬脑膜破损,颞顶部硬脑膜下见紫蓝色阴影。脑穿针穿刺抽吸见血肿后打开硬脑膜,以双极与吸引器边吸边分离血肿,吸出近100ml血肿。双极电凝及吸引器逐步切除左侧颞极,行内减压。留置血肿腔及颞窝引流管各一根,分层关颅。

随访 讨论

患者家属因经济原因,术后第三天要求自动出院。 出院情况:BP186/95mmHg,左侧额颞部颅骨缺损,骨窗张力同鼻尖。左侧瞳孔直径约4.5mm,光反射消失,右侧瞳孔直径约3.0mm,光反射迟钝。颈硬,四肢肌张力高。生理反射、病理征未引出。患者术前出现脑疝,术后脑疝未恢复,预后差。

发布于 16-04-30 00:02

0 个评论

暂无评论
发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