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71岁,因突发胸闷、气短3小时入院,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左心衰。 既往2型糖尿病1年余,平素服含有优降糖成分的口服药,血糖控制不佳,未控制饮食,未监测血糖。有冠心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病史。
入院查血压193/104mmHg,身高 163cm,体重76 kg,BMI 28.6 kg/m2。双肺可闻及细湿啰音,心界向左扩大,心率93次/分,心音低钝,双下肢指凹性浮肿。 心脏彩超:左心增大,主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左心功能减低。颈部血管彩超:右侧锁骨下动脉斑块形成,双侧颈、左侧椎动脉硬化伴双侧椎动脉多发斑块形成,左侧颈总动脉、左侧颈内动脉轻度狭窄,右侧椎动脉走形欠清,不除外椎动脉病变。胸片:心影稍大,双侧少量胸腔积液。心电图:窦性心律,ST-T异常。空腹血糖17.0mmol/L,HbA1C 7.6%。总胆固醇5.7mmol/L,HDL-C 1.76mmol/L,LDL-C 3.42mmol/L,ALT 52.6IU/L,AST 50.5IU/L,BUN 8.0mmol/L,Cr 63μmol/L。
因患者在入院时拒绝使用胰岛素,先后给予诺和龙 1mg tid、阿卡波糖、格列吡嗪治疗,血糖控制不佳。后改为胰岛素泵治疗,最高剂量达100u/天,后加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尚可,无低血糖发生。
1.患者发生急性左心衰是由糖尿病引起还是高血压引起?如何进行鉴别诊断? 2.糖尿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时可以选择口服降糖药治疗吗? 3.患者病情稳定出院后如何调整降糖治疗方案? 1.诊断为糖尿病合并急性左心衰明确。从目前患者的各项检查来看,心衰原因考虑为高血压引起心肌损害导致左心衰。患者属于重度高血压,符合高血压心脏病的临床特点,表现为心肌肥大,呈靴形心。虽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在糖尿病患者中较为常见,但与非糖尿病患者的冠心病有一定区别: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血管病变往往为多支病变,除了大血管病变外,还会影响到微血管和合并植物神经病变,如心脏植物神经病变,可通过冠脉造影进行鉴别。对于是否考虑糖尿病心肌病,该病病因目前不清,可能是由于微循环、神经病变引起心肌营养不良导致。 2.应激阶段治疗:患者较肥胖,心衰时患者全身处于缺氧状态,二甲双胍不宜应用;TZD类药物会增加心衰风险,也应避免使用;另外在心衰时可出现其他脏器损害,如肝、肾功能不全,此时不建议使用口服降糖药,而应采用胰岛素降糖。T2DM患者因胰岛素抵抗程度和合并疾病程度不一样,外源性胰岛素用量在小于2u/kg?d的范围内均可接受。由于该患者存在应激情况,胰岛素需要量可能会进一步加大。血糖控制目标宜适当宽松,空腹在8~9mmol/L,餐后在10-12 mmol/L,HbA1C 在7.5-8.0%是可以接受的。 3. 出院后治疗策略:待患者心衰纠正,应激状态好转,β细胞功能得到进一步改善后,可结合患者的意愿和依从性选择合适的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如二甲双胍+促泌剂类,促泌剂类不建议用优降糖,主要是考虑低血糖风险。如果两药联合血糖仍控制不好,可考虑加用吡格列酮,同时可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