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男性,胸闷、心悸,心前区不适1年有余。近3个月来,每于生气、饱食或劳累后即感心前区憋闷不舒,并伴有头昏,咳嗽痰多等症,查心电图示ST一T异常改变,偶发室性早搏,服西药丹参片、氨茶碱、速效救心丸等有效,但不能持久,停药即发,要求中医治疗。症见心胸憋闷、心悸气短,夜间加重,以至心烦失眠,平素胃脘不舒,乏力汗出,偶有咳嗽吐痰。 既往有吸烟、饮酒史,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体形肥胖, 颜面青紫,表情痛苦,额头汗出。舌质淡红有瘀点,苔厚腻,脉弦滑。 血压150/90mmHg,心电图:ST一T异常改变。
西医诊断:冠心病 中医诊断:胸痹(胸阳不振,痰浊阻滞心气) 中医治疗:通阳宣痹,祛痰化浊 方药:温胆汤加味 陈皮10 半夏10 茯苓15 枳实10 竹茹10 瓜蒌30 薤白10 丹参30 醋香附30 炒麦芽15 桂枝10 白术10 首乌藤30 炙甘草10 生姜3一5片。5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服药之后,胸闷心悸稍缓解,胃脘舒,厚腻苔消退,仍气短、眠差,上方加酸枣仁30g,7剂,续服。
守方加减服用1个半月,诸症基本消除,偶遇生气、饱食、劳累有轻微发作,旋即自行缓解,心电图检查正常。嘱其调情志,节饮食,勿过操劳,以防复发。 讨论:冠心病,属中医"胸痹"、"真心痛"等范畴,病因病机有心阳不振、气滞血瘀、痰浊内阻三类。临床实践中发现体形肥胖者多罹患,生活方式不正确,饮食結构不合理,情志过激,多食少动,生冷油腻不忌,日久内生痰浊,是导致其发病的重要因素。就本例而言,胸闷心悸,痰多恶心,舌苔厚腻,脉弦滑等,均系食积痰浊为患,故取温胆汤理气化痰,瓜萎、薤白通阳散结、豁痰下气;因气滞食积为痰浊内生之先导,故加香附、麦芽行气消食;又痰浊阻于血道,易致血行不利,故加丹参活血;桂枝、白术温脾化饮,犹如离照当空,消散阴霾,以杜生痰之源;枣仁、首乌藤宁心安神是为佐使。 冠心病是危害中老年健康最主要的常见病症之一,若不及时干预,可致严重后果,如急性心肌梗塞发作。而治疗又不可拘泥于一方一法,应因人因时,辨证施治,临床多本虚标实,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不急不缓则标本兼治。注意药性平和,则久服无弊,又要顾及脾胃,则取效快,药效持久不易复发。生活中为预防心梗,应尽量避免情志过激,饮食不忌,暴饮暴食,多参加一些有益健康、愉悦身心的活动,如散步、下棋、太极拳、种花养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