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易误诊为肿瘤的小脑非特异性脑炎

姜医师   武汉市第三医院
脑炎 非特异性脑炎

主诉 病史

患者,男,47岁。主因“头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20天”,以“左侧小脑病变,考虑转移瘤或胶质瘤可能”入院。

查体 辅查

查体:体温37℃,脉搏9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0/80mmHg。神志清,语言流利,思维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腹平软,四肢活动自如。躯干及四肢肌力V级,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征未引出。指鼻试验、指指试验,轮替试验及跟膝胫试验欠协调,Romberg阳性。无眼球震颤。 头颅MRI:左侧小脑半球可见团片状信号大小约3.0cm×1.6cm×2.5cm,呈稍长T1、长T2信号,病灶信号不均匀,边界欠清楚,周围可见大片水肿信号区,脑组织肿胀,四脑室受压移位,幕上脑室无明显扩张积水,病灶区斑片状强化。考虑:左侧小脑半球占位性病变,其边缘和外围有条片状强化,胶质瘤可能,转移瘤待排。 脑脊液常规:无色,清亮;蛋白定性阴性;红细胞0,白细胞6×106/L;脑脊液生化:葡萄糖7.8mmol/L,氯125.9mmol/L,蛋白质0.6g/L。

诊断 处理

诊断考虑左小脑非特异性炎症,小脑肿瘤不除排;采取抗炎治疗,予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非甾体类激素(芬必得)以及改善微循环药物。 治疗两周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出院。

随访 讨论

非异性脑炎,近年来国内的报道不少。本病可能与感染有关。目前认为本病疑似为病毒感染引起的散发性病毒性脑炎,或是免疫反应性急性脱髓鞘脑病,常可侵袭大脑、中脑、桥脑、延髓,较少侵犯小脑。本病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以发热、昏迷、眩晕、精神异常、癫痫抽搐、肢体瘫痪、共济失调及步态不稳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此病经激素(甾体类和非甾体类)抗炎等对症治疗,多可治愈。本例侵及小脑,占位效应明显,与脑肿瘤易于混淆。

发布于 16-01-29 22:33

5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