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男,23天,因“心肺复苏术后10小时”于8/1 17:56转入。患儿于8/1 3:00无明显诱因出现哭声减弱,食欲减退,安抚后可入睡,未予特殊处理。7:30家属发现患儿食欲差,反应差,全身皮肤苍白,8:00到当地医院就诊时,发现患儿呼吸、心跳停止,立即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反复静推肾上腺素、补液等处理,9:05患儿心跳恢复并出现抽搐,表现为耸肩,嘴角抽动,持续约3分钟,予静推苯巴比妥、安定后患儿抽搐缓解,查血气分析:pH 7.03,PCO2 11mmHg,PO2 284mmHg,Na 122mmol/L,Ca 1.10mmol/L,乳酸14.4mmol/L,K 8.2mmol/L,葡萄糖 7.9mmol/L,随后予碳酸氢钠纠酸、扩容、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后,查血气分析:pH 7.27,PCO2 11mmHg,PO2 278mmHg,Na 124mmol/L,Ca 0.8mmol/L,乳酸9.4mmol/L,K 6.7mmol/L,葡萄糖 7.8mmol/L。
入院后查体:反应很差,面色苍白,全身皮肤苍白,四肢末梢发凉、稍发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双肺呼吸音对称、粗糙,未闻及罗音,腹部查体未及异常,四肢肌张力减弱。辅助检查:胸腹部平片:双肺纹理增粗、增多,未见明显实变阴影;腹部平片未见异常。头颅CT平扫脑实质未见明显异常。尿常规:蛋白 1+,白细胞 3+,白细胞定量 4108/UL,红细胞定量 25/UL;尿培养:粪肠球菌,药敏试验提示对青霉素类、替考拉宁、万古霉素等抗生素敏感。血培养示:表皮葡萄球菌,药敏试验提示对青霉素类、头孢西丁、替考拉宁等抗生素敏感。
诊断:1.心肺复苏术后 2.脓毒性休克 3.脓毒血症 4.泌尿系感染 5.缺氧缺血性脑病 6.电解质紊乱 7.代谢性酸中毒。入院后予呼吸机持续辅助通气,抗休克,扩容,改善循环,抗感染,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患儿入院后有频繁抽搐,予微量泵持续丙戊酸钠泵入,脱水,镇静等处理,患儿抽搐较前减少。因患儿家属考虑预后问题,要求签字自动出院。
本病例中家属对于患儿什么时候心跳、呼吸消失,窒息多长时间均不清楚,最终使患儿出现不良结局。对于这种家属缺乏基本医疗常识的案例,肯定不止这一件。如何提高公民的基本医疗常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