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
主诉:间断右肋下持续胀痛,伴向肩背部放射2年余,加重1周。 病史:患者于2年前因右肋下持续胀痛,伴向右肩背放射,被诊断为“胆囊炎”,后经输液治疗(具体不详)后症状缓解好转。以后每逢患者饮酒及进食油腻食物后均可不同程度的诱发“右肋下持续胀痛,伴向右肩背放射”,2年来上述症状间断出现。近1周来患者因在外应酬间断饮酒,致上述症状再度出现,且伴有口苦、纳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查体:巩膜黄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墨菲征(+) 辅助检查:B超检查:胆囊管处可见1.51cmx1.42cm强回声光团;肝功能:胆红素测定STB2mg/dl,SDB1.5mg/dl,GPT50U
诊断:胆囊结石 治疗:中医辨证属少阳、阳明合病,治宜疏泄肝胆,通腑泻热 方以大柴胡汤加减:柴胡12g,大黄20g(后下),半夏10g,枳实10g,黄芩12g,公英30g,茵陈15g,虎杖15g,金钱草30g,郁金12g,芒硝9g(后下)。连服10剂,黄退痛止纳馨。
随访:守上方加减治疗1个月后,B超复查结石消失,肝功能正常。 讨论:胆为体之“中清不浊”奇恒之府。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对胆症的治疗,应以和解能降为先,《伤寒论》之大柴胡汤具此功。柴胡为少阳经之要药,能疏肝利胆,清泄郁热;大黄能“平胃下行”、“主下瘀血”,通腑泄热,荡涤肠胃,冲刷胆道,现代药理证实其有促进胆汁分泌作用。方中重用大黄,配用郁金、金钱草、芒硝,则助疏肝利胆,泄热通下之功。方中还用茵陈、虎杖、公英等药以解除肝胆之湿热毒蕴结,以助退黄排石。诸药合用则湿祛热清毒解,肝畅胆通,六腑和降,石出黄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