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F,48岁。以“突发昏迷3小时”为主诉入院。患者朋友于今日凌晨1:00左右发现患者昏迷,呼唤无反应。由于患者家属及朋友未在现场,不清楚患者具体昏迷时间。患者伴有小便失禁症状,无抽搐,有呕吐症状。为求治疗,患者家属及朋友急送患者到我院急诊科,行头CT检查提示: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出血面积约30ml。给予对症处理后,患者症状未见明显缓解。为求进一步治疗,患者由急诊转入我科。患者患病以来处于昏迷状态,小便失禁。既往高血压病史,血压控制不理想。
入院查体:患者平车推入病房,发育良好。患者昏迷,呼唤无反应。双瞳孔等大正圆,直径约2.0mm,对光反射灵敏。左侧肢体可自主活动,右侧肢体刺激可动。四肢肌张力正常。颈软,Babinski征(L-,R+)。Glasgow评分7分。头CT提示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中线结构右偏。
诊断:高血压脑出血。 治疗:患者入院后给予营养神经、控制血压、降颅压、抑酸等常规保守治疗,入院24小时后患者昏迷程度加深,复查头CT提示血肿量增加,约60ml,中线移位进一步加重。急诊全麻下行左侧基底节区颅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
患者术后2日神智转清,术后5日右侧下肢可达2级,术后7日可自主进食,术后2周可简单吐字。转入康复病房进一步治疗。 外科手术方法主要有两大种: 一种是骨瓣或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 适用于出血部位不深,出血量大、中线移位严重、术前病情在Ⅲ级以上,已有脑疝形成,此手术多需对患者实行全身麻醉,手术创伤大,增加病人负担,且适应征局限,病死率、致残率都较高。其优点是可在直视下彻底清除血肿,达到立即减压的目的,止血效果满意,同时术中还可去骨瓣减压。 第二种方法为钻孔或锥孔穿刺血肿清除术。 适应于各部位出血,特别是深部出血,如丘脑出血、脑室出血等。 一般首次清除出血量的60-70%即可,余下可择日再次吸除或配合应用尿激酶冲洗。优点是局麻下完成手术,操作简单,脑损伤轻,适应征广泛。缺点是不能止血、无活动出血时方可采用。 穿刺方法二种 盲目钻孔(根据CT片计算等)具有一定风险性,深度和钻孔方向均难以掌握。在血肿量较小时定位困难。 立体定向手术可以准确定位,甚至可改变穿刺方向,多点抽吸,清除血肿比较彻底。 脑出血的定向穿刺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内科治疗病死率一般为50%~60%,而传统的外科治疗方式是开颅清除血肿,需全身麻醉,手术时间长,创伤大,这类病人又多为老年人,手术耐受性差,故并未能降低病死率。为此人们都在探寻微创、有效、简便的治疗途径。 手术适应症 凡病情迅速恶化,深昏迷双瞳孔扩大,生命体征趋于衰竭者,内外科疗法均不理想; 无明显意识障碍者,无论采取何种疗法结果都好, 对已有明显意识障碍,但尚未出现脑疝者外科疗法优于内科疗法。 1、综合下列考虑 (1)出血部位。浅部出血者应优先考虑外科手术,如皮质下、壳核、小脑半球血肿;脑干出血急性期不考虑手术。 (2)出血量。一般大脑半球出血量大于30ml,小脑出血量大于10ml考虑手术, (3)病情演变。出血后病情进展迅猛,短时内即陷入昏迷者,多不考虑手术。 (4)意识障碍。神志清醒者多不需施行手术;发病后意识障碍轻微,其后缓慢加深者,以及入院时意识中度障碍者,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 (5)其他。年龄不作为是否手术的条件。发病后血压≥200MMHG/120MMHG,眼底出血,病前心、肺、肝、肾功能差者则不适应手术。 2、根据意识状态 Ⅰ级,多不手术,但量大时也可考虑手术。 Ⅲ级,最适宜手术。 Ⅴ级患者已处于病的晚期,手术很难凑效,很少考虑手术。 Ⅱ、Ⅳ级绝大多数适于手术,但Ⅱ级患者如出血不多,可先内科保守,依病情演变决定。Ⅳ级患者如考虑高龄、体弱、病情进展较快并已出现脑疝,估计预后不好者,也可少考虑手术。 3、血肿部位及出血量 (1)脑叶出血≥30毫升; (2)基底节区出血≥30毫升; (3)丘脑出血≥10毫升; (4)小脑出血≥10毫升; (5)脑室内出血,引起阻塞性脑积水、铸型性脑室积血者; (6)颅内血肿出血量虽然未达到手术指征的容量,但出现严重神经功能障碍者; 禁忌症 1、脑干功能衰竭; 2、凝血机制障碍、有严重的出血倾向,如血友病; 3、明确的颅内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引起的血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