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老年男性,因“反复上腹痛3年,加重1月”入院。 患者3年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隐痛,程度不剧,呈持续性,与呼吸运动无关,无伴心前区疼痛,无伴咳嗽、咯痰、气促等,于进食后出现,无反酸、嗳气、胸骨后烧灼样感,无恶心、呕吐,无腹泻、便秘,曾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行胃镜示1、十二指肠球部溃疡(A1期)2、慢性浅表性胃炎合并糜烂3、食管粘膜炎性增生,予制酸、护胃等对症治疗后6个月,症状缓解,复查胃镜示1、十二指肠球部溃疡(S1期)2、慢性浅表性胃炎3、食管粘膜炎性增生。后无明显不适。7月前再次出现腹痛,排黑便2次,再次到外院就诊,胃镜示1、食管裂口疝(滑动型)2、慢性浅表性胃炎3、十二指肠球部溃疡(S2期),予制酸、护胃等对症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1月前上腹痛较前加重,呈阵发性胀痛,伴腹胀、恶心,呕吐胃内容物1次,无排血便、柏油样便,无腹泻、便秘,无停止肛门排气排便等不适,遂到我院就诊,为进一步诊治,门诊拟“腹痛查因”收入我科,起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减轻20斤。
全腹平,未见胃肠蠕动波或局部隆起,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全腹未触及包块、结节,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脾区、双肾区无叩击痛,双侧腹股沟区未触及肿块,移动性浊音(-),肠鸣音2-3次/分,肛门外阴未查。外院2012-2-27胃镜:1、十二指肠球部溃疡(A1期)2、慢性浅表性胃炎合并糜烂3、食管粘膜炎性增生。病理:(胃窦)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2012-2-28彩超:胆囊多发结石。肝脏、脾脏未见明显异常。2012-6-2胃镜:1、十二指肠球部溃疡(S1期)2、慢性浅表性胃炎3、食管粘膜炎性增生。2015-1-28电子胃镜:1、食管裂口疝(滑动型)2、慢性浅表性胃炎3、十二指肠球部溃疡(S2期)。腹部CT:1、结肠肝曲改变,拟占位病变,结肠癌可能性大,并突破浆膜层,与周围脏器、血管分界较清,肠壁周围及右侧系膜血管旁见小淋巴结;2、胆囊多发结石,胆囊炎;3、双肾囊肿,脾大;4、前列腺钙化;5、腹主动脉及双侧髂动脉硬化。请结合临床及相关检查。血常规:HGB69g/L,大便分析:OB(+)。凝血常规、生化组合、癌相关五项未见异常。胸片:1.右上肺野与左中肺野结节,性质待定,建议进一步CT检查;2.主动脉型心,主动脉硬化。呼气试验:阴性,电子胃镜慢性浅表性胃炎。电子肠镜:横结肠肝曲肿物。病理:(距肛门60cm横结肠)腺癌。胸部CT:1.左肺上叶舌段、下叶前内基底段、右肺下叶前基底段多个结节,考虑转移瘤;2.双肺下叶背段、后基底段胸膜下纤维灶;3.主动脉硬化。请结合临床及相关检查。
患者诊断结肠肝曲肿瘤基本明确,胸部CT提示有转移瘤,临床分期cT3NxM1a,告知患者家属病情,建议术前行新辅助化疗,再行手术,但家属不同意化疗,要求行手术治疗。患者血红蛋白69g/L,予输血,今日起开始肠道准备。患者无手术禁忌症,拟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9-21全麻下行腹腔镜肠粘连松解、右半结肠切除术,术程顺利,术中麻醉满意,出血约20ml,术后车床安返病房,予制酸、补液、抗感染等对症处理;术后诊断:横结肠肝曲癌。
本例根据2015年最新中国结直肠癌治疗指南结直肠癌肺转移外科治疗原则是 (1)原发灶必须能根治性切除 (R0)。 (2)有肺外可切除病灶并不妨碍肺转移瘤的切除。 (3)完整切除必须考虑到肿瘤范围和解剖部位,肺切除后必须能维持足够功能。 (4)某些患者可考虑分次切除。(5)无论肺转移瘤能否切除,均应当考虑化疗 ( 术前化疗和 / 或术后辅助化疗 )。 (6)不可手术切除的病灶,可以消融处理(如能完全消融病灶)。 (7)必要时,手术联合消融处理。 (8)肺外可切除转移病灶,可同期或分期处理。 (9)肺外有不可切除病灶不建议行肺转移病灶切除。 (10)推荐多学科讨论后的综合治疗。 (5)无论肺转移瘤能否切除,均应当考虑化疗 ( 术前化疗和 / 或术后辅助化疗 )。 (6)不可手术切除的病灶,可以消融处理(如能完全消融病灶)。 (7)必要时,手术联合消融处理。 (8)肺外可切除转移病灶,可同期或分期处理。 (9)肺外有不可切除病灶不建议行肺转移病灶切除。 (10)推荐多学科讨论后的综合治疗。 本例患者有肺转移但是不接受术前化疗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