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27 岁,因右侧腹痛、胸闷1 周,加重1 d 于2014 年7 月6 日入院。患者1 周前感冒后出现右侧胸闷,腹痛,在急诊查血常规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头孢呋辛抗感染治疗,自觉症状好转,遂坐飞机去外地旅行。1 周后患者自觉胸闷又有加重,摄胸片示右侧气胸,压缩约90%(图1)。病程中患者无畏寒、发热,稍有咳嗽,无痰,饮食可,二便如常。患者既往体健,否认结核、伤寒、肝炎等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手术外伤史。有吸烟史十余年,每天一包
入院查体:体温(T)36.5 ℃,心率(HR)71 次/min,呼吸(R)16 次/min,血压(BP)120/70 mmHg,气管左偏,右侧胸廓饱满,肋间隙增宽,呼吸运动度减弱,语音震颤及语音共振消失,右侧胸壁叩诊鼓音,听诊右肺呼吸音消失。实验室及器械检查:白细胞10.0×109/L,中性粒细胞7.5×109/L,红细胞5.0×1012/L,血红蛋白174 g/L,血小板165×109/L。胸部X 线片:右侧气胸,压缩约90%。
发病过程中入院后于右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放入24 号胸管,并接上水封瓶(未使用负压吸引),松开夹紧胸管的血管钳,患者出现剧烈咳嗽,水封瓶液面冒出大量气泡,立即夹闭胸管,患者仍咳嗽不止,5 min后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转入呼吸科ICU,查体:HR 100 次/min,R 25 次/min,BP 120/80 mmHg,左肺呼吸音清,右肺可闻及细湿啰音。入ICU 后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吗啡10 mg,地塞米松10 mg,呋塞米10 mg 静脉推注,患者病情急骤恶化,呼吸急促,咳粉红色泡沫样痰,血压下降至70/50 mmHg,予多巴胺、间羟胺静滴,血压仍持续下降,后改为肾上腺素静推维持。床边摄片示右肺复张性肺水肿(图2)。血气分析示pH 7.211,氧分压(PO2)30 mmHg,二氧化碳分压(PCO2)63.2 mmHg,碳酸氢根(HCO3—)25.3 mmol/L,血氧饱和度(SaO2)30%。立即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模式为容量控制通气,潮气量(Vt)650 ml, 呼吸频率(f)12 次/min,吸氧浓度(FiO2)100%,呼吸气末正压(PEEP)10 cmH2O。从气管插管中吸出大量泡沫样液体。10~20 min 需要吸痰1 次,否则呼吸机出现高压报警且患者的血氧饱和度(SpO2)不能维持在90%。抢救开始第1 个24 小时气道内吸出液体达3 200 ml。患者血压仍较低,监测中心静脉压后给予大量补充晶体、血浆及白蛋白,第1 个24 小时补液23 000 ml,第2 个24 小时补液亦有18 000 ml 之多,后肺内渗出逐渐减少,补液量也逐渐下降。治疗中患者一度出现室性心动过速,HR 达160 次/min,予利多卡因100 mg 静推后转为窦律,HR 维持在100 次/min 左右。经积极抢救,患者第3 天起病情逐渐好转,第5 天成功脱机并拔除气管插管,病情稳定后转入胸外科行电视胸腔镜下肺大疱夹闭术。术后一周痊愈出院。
RPE 是气胸或胸腔积液的罕见并发症。它好发于肺压缩时间较长的年轻人。由于RPE的病死率较高,故在临床上对于好发RPE 的患者,可减慢排液或排气的速度,胸腔闭式引流加负压吸引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并密切观察。若患者出现持续性咳嗽,可能为早期RPE 的征象,应停止排液或排气,必要时床边摄胸片进行检查。一旦发生了RPE,应积极抢救,治疗方案主要是全面的支持,包括积极的大量补液和机械通气。 DOI:10.3877/cma.j.issn.1674-0785.2015.15.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