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
患者男,44 岁,因“间歇性呕血、黑便2 周”入院。否认肝炎及急慢性胰腺炎病史。
入院查体:轻度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无腹壁静脉曲张,全腹无压痛,未触及包块,脾肋下一横指。血常规:白细胞3.53×109/L、红细胞2.79×1012/L、血红蛋白88 g/L、PLT 171×109/L;肝功能基本正常,肝炎系列阴性。彩色多普勒超声示:脾大,脾门处见5.9 cm×3.4 cm 低回声,边界欠清,形态欠规则,CDFI 见高速五彩血流束绕行,多考虑脾动脉瘤。上腹部平扫+增强CT 检查示:脾周可见迂回增粗的脾静脉,门静脉的MRA显示脾大,门脉增粗,脾大,脾周静脉迂曲扩张(图1~3)。胃镜检查示: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
诊断:脾动脉瘤 治疗方法:入院后先行经皮穿刺脾动脉造影+栓塞术,因脾动脉中段迂曲明显,导管无法跟进至病灶处,放弃栓塞。后在全麻下行脾切除、动脉瘤右侧脾动脉结扎术。
我国是肝炎大国,肝炎后肝硬化致肝内型门静脉高压症十分常见,而RPH 临床少见,大多数临床医生对此病缺乏足够的认识,易造成误诊或漏诊。当患者有明确的原发疾病,如胰腺炎、胰腺肿瘤、脾血管病变等,临床表现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经检查存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伴脾大或脾功能亢进,无肝炎肝硬化病史,且肝功能正常时,应考虑RPH 的诊断。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或食管下段静脉曲张是RPH 的临床特点之一,曲张的静脉破裂是消化道出血的原因。 DOI:10.3877/cma.j.issn.1674-0785.2015.1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