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新生儿先天性鱼鳞病一例

马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先天性鱼鳞病 鱼鳞病 低体重

主诉 病史

患儿,男,日龄13h。因早产,发现皮肤火棉胶样13h于2011年10月15日入院治疗。患儿出生后即出现皮肤发亮,火棉胶样,伴脱屑,病后在外院住院治疗,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早产儿”,予保暖、抗炎等治疗,未见好转,因病情加重转我院进一步治疗。病程中无发热,无呼吸急促及呻吟,无呼吸暂停及阵发性紫绀,无抽搐、尖叫,无嗜睡及昏迷,生后即开奶,已解小便及胎便。出生史:患儿系G1P1,孕36+2周,自然分娩,羊水清,无胎膜早破,出生时无窒息史,出生体重1800g。个人史:母亲妊娠期无感冒及放射线读物密切接触史,孕龄28岁。家族史:父母体健,无类似家族遗传病史,非近亲结婚。

查体 辅查

体温36.2℃,脉搏146次/分,呼吸48次/分,体重2.0kg,神志清,反应差,哭声低,呼吸平稳,吸吮欠佳,似羊皮纸样,皮肤皱褶处破溃出血,部分断裂、脱落,无渗液,皮肤无黄染,双眼睑对翻,鼻孔小,口张开,口唇皲裂,耳廓增厚,心肺腹无异常。双侧睾丸未下降至阴囊。四肢不能伸直,原始反射稍减弱。 辅助检查:血常规RBC6.01*10^12/L,HB166g/L,WBC20.4*10^9/L,PLT295*10^9/L;大小便常规:正常;生化:K5.45mmol/L,Na140.4mmol/L,CL101.0umol/L,TBi172.2umol/L,ALT11U/L,AST62u/L,TP50.3g/L,Alb35.4g/L,CK370U/L,CK-MB22U/L;血凝测定PT、APTT、TT均大于180秒;血气分析:PH7.32,PCO23.0KPa,PO27.8Kpa,SBE-14.0mmol/L,O2Sat89.0%.

诊断 处理

诊断:早产低体重儿,先天性鱼鳞病,入院后置新生儿暖箱保暖隔离,内铺无菌单,减少操作防止皮肤摩擦,外涂鱼肝油保持皮肤湿润,红霉素眼膏涂眼,给予静脉营养及抗生素等对症支持治疗。患儿皮肤干燥程度渐减轻,皮肤不断硬化、断裂和脱屑,脱屑后露出嫩皮,口唇皲裂较前好转,眼睑外翻较前好转,四肢关节能活动,住院治疗10d,病情好转,家属要求出院。

随访 讨论

先天性鱼鳞病是一种遗传性皮肤脱屑性疾病,其遗传方式有以下3种: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②常染色体隐形遗传;③X-连锁遗传。新生儿期发病的先天性鱼鳞病包括以下类型:①性联寻常性鱼鳞病,又名黑鱼鳞病,属于X-连锁隐形遗传,几乎全部见于男性,出生时或者生后不久即可发病。②板层状鱼鳞病:又名隐形遗传性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出生时或者生后不久即可发病,皮损呈粗大、灰棕色板样鳞屑。③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又名大疱性鱼鳞病样角化过度症,属于显性遗传,出生时开始发病。④胎儿鱼鳞病:又名丑胎,属于常染色体隐形遗传,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皮肤病。⑤火棉胶样婴儿:又名新生儿鱼鳞病或先天性鱼鳞病,在新生儿期最为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属于隐形遗传。⑥其他与鱼鳞病相关的综合征,包括netherton综合征、CHILD综合征、KID综合征等,可合并眼、耳、肾、骨等方面的异常。先天性鱼鳞病的患儿常早产,部分合并有窒息,轻者皮肤脱屑后可恢复正常,重者生后不久即死亡。目前该病尚无特效治疗,主要使用各种外用药改善皮肤干燥状态,因此护理工作尤为重要。部分患儿皮肤经数次反复硬化和脱落后可不再角化而至痊愈,另有部分患儿反复硬化、脱落而迁延不愈。本例患儿采用鱼肝油改善皮肤干燥状态,抗生素减少皮肤感染,适当增加补液量。 转自内科杂志2014年6月第九卷第3期

发布于 15-10-07 22:06

32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