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皮肤动静脉血管瘤1例

曾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血管瘤 静脉血管瘤

主诉 病史

患者男,44岁。 主诉:左侧眉部上方紫红色丘疹10余年。 现病史:患者于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左侧眉部外上方出现一米粒大小紫红色丘疹,无自觉症状,皮损缓慢增大,形成半球形。病程中无破溃流血。未予特殊治疗。现为明确诊断和进一步治疗而就诊。 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查体 辅查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各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皮肤科情况:左侧眉部外上方一紫红色半球形丘疹,直径约0.5cm大小,表面光滑,无触痛。 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胸片、心电图均正常。 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轻度萎缩,基底层色素增加,真皮内可见一个由大量血管组成的团块,团块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血管管腔大小不一,多数管壁厚,少数管壁薄,内衬单层内皮细胞,内皮细胞凸向管腔。

诊断 处理

诊断:皮肤动静脉血管瘤。 治疗:局麻下完整手术切除。

随访 讨论

皮肤动静脉血管瘤(Cutaneous arteriovenous hemangiomas, AVH)是一种临床较少见的良性血管肿瘤。AVH的发病机制不明,近年来AVH与慢性肝脏疾病相伴发的病例多有报道,但二者之间具体的联系机制不明。AVH多见于50-60岁的老年人,男女患病机率相当。 AVH临床上常表现为一个孤立的红色或紫色的半球形丘疹或小结节(直径小于1cm),常累及面部及四肢。本病组织病理具有特征性, 常表现为真皮内或皮下一个境界清楚的肿瘤细胞团块,团块由较多的厚壁及薄壁血管腔(类似小动脉和小静脉),管腔内衬大的内皮细胞。 本病临床上与其他血管瘤不易区别,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治疗方法主要为完整手术切除

发布于 15-10-04 15:25

10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