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
患者,女,37岁,因反复全身起水疱、脱屑5年,加重1月入院。2002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口腔溃疡、疼痛,继之面部出现无痛性水疱。曾在当地被误诊为“皮炎、湿疹、银屑病”等,多次服“中药”治疗。偶有好转,但反复发作,2005N年以天疱疮予“强的松”4mg/d治疗,症状逐日好转,口腔溃疡及皮疹消失。于2007年6月减量至12.5mg/d时复发。自行停用强的松改服中药,症状逐日加重,全身出现水疱、糜烂和大片鳞屑。
查体:头面颈躯干弥漫性成片油腻性鳞屑和痂疹,四肢散在少许松弛性水疱及大疱,尼氏征阳性,大部分疱破露出淡红色糜烂面,有少许渗出,异味明显。病理检查:表皮内大疱,大疱位于角质层下,疱内有松解的棘细胞。病理诊断:落叶型天疱疮。
诊断:落叶型天疱疮 治疗:予高维生素、高蛋白流质饮食。局部视皮疹情况分别予以油剂、糊剂和粉剂治疗。沐浴用1/5000高猛酸钾液,口服甲基强的松龙60mg/d、甘草酸苷80mg/d,静滴头孢哌酮舒巴坦钠6.0mg/d、复方氨基酸250ml/d、林格氏液500ml/d、血浆200ml/d治疗。住院期间病情有反复,加用环磷酰胺冲击两次,得以控制后出院。出院后继续以环磷酰胺冲击治疗,两天一次,共14天。
讨论:落叶天疱疮是少见皮肤病,多发于30-50岁,本例患者临床和病理都比较典型。治疗主要以糖皮质激素,抗感染和支持治疗,一般预后较好。DOI:1008-8164(2007)04-0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