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左侧鼻中隔肿物一例——鼻中隔化脓性肉芽肿

张医师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主诉 病史

主诉及现病史 患者男,60岁。因“左侧间断性鼻出血1年”入院。 患者于一年前擤鼻后出现左侧鼻出血,出血量较少,此后,间断性擤鼻后出现左侧鼻出血,2天前擤鼻后出现左侧鼻出血,出血量较多,大约300ml,无头晕,无一过性意识障碍。就座于当地医院行前鼻孔填塞,当时症状缓解,当时出血停止,病情缓解后,前鼻孔填塞处偶有血性渗出。今日就诊于我院门诊,门诊检查后以“鼻中隔肿瘤”收入院。病程中,患者无流涕鼻塞,无嗅觉减退。

查体 辅查

专科检查:外鼻无畸形,鼻腔粘膜红润,鼻中隔无明显偏曲,左侧鼻中隔前端见突起软组织,表面有分泌物。各副鼻窦区无压痛。咽粘膜慢性充血。其余无异常。 辅助检查:电子鼻咽镜示:左侧鼻中隔前中部见一紫红色圆形肿物,约0.5*0.5*0.4cm大小,表面尚光滑,尖端粘膜见少许破溃。左鼻腔未见活动性出血。鼻咽部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 处理

诊断为左鼻中隔肿物。 行“鼻中隔肿物摘除术”。左侧鼻腔以含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棉片收缩。在0度鼻窦内窥镜下检查左侧鼻腔,见鼻中隔中份,中鼻甲平面有一突出粘膜表面的新生物,米粒大小,表面略不平,用咬切钳咬除肿物,留作术后病理检查。用双极电凝烧灼肿物根基部。检查肿物无残留,彻底检查左侧鼻腔,未见新生物及出血点。 病理显示(鼻中隔)符合化脓性肉芽肿。

随访 讨论

化脓性肉芽肿又称小叶状毛细血管瘤,是常发生于头面部、手足皮肤黏膜的良性增生性结节状病损,多在外伤后形成,发生于非外伤性者少见。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创伤、荷尔蒙影响、病毒、潜在的微动静脉畸形、血管生成生长因子的产生和细胞遗传学异常都可能在其中扮演一个角色。该病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激光、冷冻、微波、射频、刮除、电灼、尿素硬化疗法、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手术切除等。目前仍认为手术切除效果确切。手术切除后仍有复发者,常有卫星结节,可采用局部病灶内和系统性类固醇治疗。本例患者电凝烧灼基底部彻底,随防三个月,并没有发生复发。预后较好。

发布于 15-09-13 09:48

5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