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
患者,24岁,孕1产0。因停经7个月余,阵发性右下腹痛1周加重1入院院。末次月经9月12日,入院前1周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疼痛,阵发性发作,彩超检查提示宫内单胎,妊娠31周余;右侧腹部囊性团块(卵巢囊肿蒂扭转可能);羊水偏少。转入本院。
入生命体征平稳,腹部膨隆,宫底脐上四指,不规律宫缩,右下腹偏上可及囊性肿块,有较明显压痛,无反跳痛;胎心率144次。内诊检查:宫颈管消失80%,宫口未开,先露头,胎膜未破,骨盆正常。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15.7×109/L,中性粒细胞0.84,余无明显异常。彩超检查提示:宫内单活胎,孕周29周;右下腹囊性结构,大小约9 cm×10 cm,考虑为卵巢来源;肝胆胰脾肾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保胎处理,第2天患者右下腹痛突然加重,B超提示右下腹未见明显包块,盆腔少量积液。予对症解痉处理后疼痛明显好转。行开腹探查术,术中见右侧宫角附件缺如,左侧正常,右侧宫角缺失部可见一约5cm×4cm的破口,胎盘胎膜组织嵌顿且凸出于宫腔外,有活动性出血。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后诊断:孕30周,剖宫产术分娩,早产儿;完全性子宫破裂;单角子宫。
子宫破裂最常见原因为瘢痕子宫,其次有梗阻性难产、子宫收缩药物使用不当、产科手术损伤以及子宫发育异常等,主要死于出血感染和休克。此例患者子宫破裂的原因主要考虑为单角子宫发育畸形,使宫缩极性及对称性消失,宫角缺失侧受到局部不均衡的宫缩波冲击,局部肌层菲薄,最终导致破裂。doi:10.3760/cma.j.issn.0529-567x.2015.0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