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
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BPF)的处理一直是重要而棘手的问题。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案仍是手术修补支气管残端,然而近来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应用支气管内镜疗法。 患者男、66 岁,因肺腺癌行右全肺切除术后出现支气管残端破损和反复脓胸。当时予以胸廓造瘘术置管引流和抗生素治疗,随后几次尝试支气管内残端封闭均失败。最后,予患者留置 Eloesser 皮瓣口。 几年后该患者症状得到改善,于是对其支气管残端的愈合和封闭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通气与血流灌注比值(V/Q)、支气管镜检查、荧光镜造影等,以及对比前后胸部 CT 评估支气管残端和胸膜腔。Eloesser 皮瓣亦行手术修复。 修复 Eloesser 皮瓣三个月后,患者又因 BPF 反复发作出现胸膜脓毒症的复发。考虑到该患者身体整体状况差无法耐受手术,且之前保守治疗成功,便尝试支气管内用血管封堵器堵塞(AVP)。在支气管镜引导下,通过导鞘将 AVP 放置入右主支气管,封闭支气管残端,随后在支气管壁与 AVP 之间注射 0.9mL 氰基丙烯酸酯胶水(AA 胶)。 4 周后,患者因脓胸复发再次行支气管镜检查,显示或由于 AVP 旋转 90 度所致。因此再次尝试支气管镜下在 AVP 后附近注射 Onyx-34 液体栓塞以形成支气管残端的形状及固定 AVP 的位置来实现 BPF 的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