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结束的里约奥运会女子100仰决赛中,中国的洪荒少女傅园慧以58秒76摘得铜牌并打破亚洲纪录,然而与银牌相比只差了0.01秒! 天哪,0.01秒的时间是什么概念?人还没有来得及完成一次眨眼,变色龙捕食中的舌头只伸长到全长的1/10……在一场竞技中表现出来就是银牌和铜牌的差别,甚至还会是银牌和金牌哦! 赛后傅爷接受采访表示与亚军差0.01秒可能因为手太短!可见身体修长的运动员在一些特定的运动中是非常有优势的! 中国道家有一种说法:筋长一寸,寿延十年。所以对于普通人,修长的身体也是好处多多。 有调查显示长寿者通常都会有一副柔软的筋骨,为了实现“骨正筋柔,筋柔骨正”的理想躯体平衡模式,现代运动康复中牵伸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傅爷要是再多多牵伸一下,说不定就可以用身体的优势去避免那0.01秒的尴尬啦!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牵伸技术。 一、牵伸技术定义、作用及程序 牵伸技术(Stretching):运用外力(人工或机械/电动设备)牵伸短缩或挛缩组织并使之延长,做轻微稍短组织阻力和关节活动范围内的运动(绝不可超过极限点的80%)。 目的:重新获得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延展性,降低肌张力,改善或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 牵伸的作用: 1、提高肌肉的兴奋性 2、阻断恶性循环、缓解疼痛 3、增加或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 4、防止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挛缩 5、降低肌张力,改善或重新获得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延展性 6、预防或降低躯体在活动或从事某项运动时出现的肌肉、肌腱损伤。 牵伸程序: 1、评估,选择最佳方法。 2、放松体位,暴露牵拉部位。 3、解释目的和步骤,取得配合。 4、牵拉力量的方向与肌肉紧张或挛缩的方向相反。 5、固定关节近端,牵拉远端。 6、为了避免牵拉中挤压关节,对关节可稍加分离。 7、力量要适度、缓慢、持久。 8、感觉到张力降低时,可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 9、牵拉结束前,应逐渐减弱牵拉力。
二、软组织特性对牵伸的反应 ▲收缩性组织机械力学特性 :肌节延展性、肌节数目增加 ▲收缩性组织神经电生理特性:牵伸运动牵涉到牵张反射的神经生理学现象。每块肌肉皆包括两种型态的感受器(receptor):肌梭和高尔基腱器;负责将肌肉的状态通知中枢神经系。其中肌梭对肌肉长度的变化相当敏感。 ▲非收缩性组织机械力学特性 纤维组织在外力牵拉下表现出黏弹性特性(viscoelastic property): Ø应力应变关系 Ø蠕变(creep) Ø应力松弛(stress relaxation) Ø滞后(hysteresis) Ø应变率依赖性(strain rate dependence) ▲收缩性组织神经电生理特性 肌肉被牵伸时,存在肌肉中的肌梭也会被牵伸,并传出感觉刺激脊髓。使肌肉反射性收缩,以抗拒牵张。 但是如果肌肉牵伸超过6秒,高尔基腱器官即反应肌肉长度及张力增加的变化,传送感觉冲动给脊髓。引起肌肉反射性的放松,此种放松可做为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使肌肉放松而牵伸,以免因超出牵伸极限而导致肌纤维的损伤。
康复中不同的牵伸流派 三、牵伸运动的不同模式 1、徒手牵拉 、自我牵拉、机械牵拉 2、被动、助动、主动牵拉 四、牵伸运动的不同类型 静态牵伸(Static Stretch)要领: -牵伸到肌肉或韧带稍感疼痛为止。 -在该感觉疼痛之点停住,维持此姿势至有效数秒(一般约15-60秒)。 -还原稍做活动尽量放松。 -反复3-4次。 动态牵伸(Dynamic Stretch) 包括了特殊运动的动作中的柔软度。类似于弹震式牵伸,都是利用速度来移动,但避免反弹并结合运动特殊性的移动模式。在感觉上,有点类似特殊性的热身,帮助运动员增加运动特殊性的柔软度。 弹震式牵伸(Ballistic Stretch) 基本上使用反弹式动作与移动,且最终姿势不必保持固定。通常使用于运动前的热身,但有可能会伤害肌肉或韧带,特别是有旧伤的情况下。因此,初学者较不建议使用。 本体神经肌肉促进牵伸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Stretch,PNF):需要两人以上。只帮助放松肌肉而非其他结缔组织: 韧带、关节囊等;只有被牵伸的肌肉能被正常支配并自主收缩;当肌肉放松时肌节延展性更容易发生。
五、牵伸运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1、由于软组织挛缩、粘连或瘢痕形成,引起肌肉、结缔组织和皮肤缩短,以致关节运动范围缩小。 1、软组织挛缩影响了日常功能活动。 禁忌症: 1、关节内或关节周围组织有炎症,如结核感染,特别是在急性期。 2、新近发生的骨折。 3、肌腱重建六周内。 4、新近发生的肌肉、韧带损伤,组织内有血肿或有其他创伤体征存在。 5、神经损伤或神经吻合术后一个月内。 6、关节活动或肌肉被拉长时剧痛。 7、严重的骨质疏松。 六、牵伸总结: 1、如同肌力和肌耐力是改善受损肌肉或预防受伤必要的介入治疗措施,当受限的活动性有不利于功能的影响,并且增加受伤的风险时,牵拉即成为个体化的康复计划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2、通过系统的评估和诊断患者呈现的问题,PT确定哪些结构造成的动作的限制 3、确定何时进行何种类型的牵拉程序 4、早期-治疗师徒手牵拉和关节松动术 5、接下来患者自我牵拉 6、必要时增加机械牵拉 7、最后但也是最重要的是:要辅以肌肉力量练习,融入到功能活动中,否则增加的活动度无相应的肌力维持,过一阶段时间便会又回到牵伸前的状态,甚至更加严重。 今天咱们的牵伸技术就简单的说到这里,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学习有所帮助! 鉴于运动康复跟骨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以后会逐渐推出很多相关专题,敬请期待哟! 本文版权归医联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媒体、机构如需转载请联系jiangfan@medlin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