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流感要来了!诊断、治疗一文全掌握

孟医师   成都金牛区交大路诊所
胸痛 气胸 脱水
流感要来了!诊断、治疗一文全掌握 我国预计在 11 月中下旬进入流感流行季,儿童一直是流感的高危人群。昨晚,卫健委发布了《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9年版)》,我们结合中外指南,介绍一下儿童流感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儿童是流感的高危人群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 20%~30% 的儿童罹患季节性流感,在某些高流行季节,儿童流感年感染率可高达 50% 左右,其中 5~9 岁年龄段的儿童感染率最高,重症和死亡病例常发生在 2 岁以下儿童。   大约 30% 的流感儿童发生并发症,中耳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成人。儿童感染流感可导致死亡,患基础疾病儿童的死亡风险显著高于健康儿童,但也有近半数死亡病例为健康儿童。   什么时候要警惕流感? 流感表现为每年冬春的季节性流行和高发。在我国,北方地区每年 12 月至次年 2 月份是流行季节,南方地区则可能呈现每年1~2 月份和 6~8 月份的双周期流行。   在当地的流感流行季,遇到有下列症状的患儿,不论是否接种过疫苗,也不论是否得过流感,都要考虑是否是流感病毒感染。   婴儿出现高热。 儿童高热伴有急性呼吸系统症状。 儿童高热,并伴原有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急性加重。 以高热为特点的急性肺炎患儿。 在流感流行时,出现找不到其他原因的发热(体温>38℃)患儿。       流感常见临床症状 儿童流感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不适,其中发热症状较明显,体温可达 39~40°C,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在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中,也有部分以呕吐、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   婴幼儿流感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新生儿流感少见,但如患流感易合并肺炎,常有脓毒症表现,如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     没有并发症的情况下,多于发病 3~4 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 1~2 周。   如果有肺部并发症,则会出现病情进一步加重或反复,出现剧烈咳嗽、咳脓性痰、呼吸困难,听诊肺部湿性罗音等情况。         流感病原学诊断要点 临床诊断主要依据是出现流感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证据或流感快速抗原检测阳性,并排除其他引起相关症状的疾病。   确诊条件   有流感症状,具有以下一种或以上病原学检测结果阳性:    1. 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2. 流感病毒分离培养阳性。 3. 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的流感病毒特异性 IgG 抗体水平呈 4 倍或 4 倍以上升高。   注意:开始流感的抗病毒治疗,不需要等待确诊流感病毒的感染。因为快速抗原检测的假阴性率较高,当快速抗原检测阴性时,并不能排除流感的可能。   并发肺炎的影像学表现 儿童并发肺炎者影像学检查可见肺内斑片状、磨玻璃影、多叶段渗出性病灶,多发及散在分布多见,易出现过度充气。且影像学表现变化快,病情进展时病灶扩大融合,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征象。   重症、危重症流感诊断标准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重症病例:   1. 持续高热>3 天,伴有剧烈咳嗽,咳脓痰、血痰,或胸痛; 2. 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唇紫绀; 3. 神志改变: 反应迟钝、嗜睡、躁动、惊厥等; 4. 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 5. 合并肺炎; 6. 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注:出现呼吸衰竭、急性坏死性脑病、脓毒性休克多功能脏器不全等并发症的患者,属于危重病例。   一般治疗 主要包括居家隔离,保持房间通风,充分休息,采取易消化的饮食等。   对症处理,针对不同症状,采取相关措施缓解。   退热止痛:可以采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 缓解鼻塞:可以采用洗鼻、喷鼻等措施减轻鼻塞,清理鼻腔分泌物; 缓解咳嗽:儿童不建议使用中枢镇咳药,可以通过多饮水等生活措施减轻咳嗽症状。   注意:儿童不建议使用复方制剂的感冒药物   抗病毒治疗 关于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我国 2018 年流感诊疗指南有非常明确的指导意见。   时机:   儿童怀疑流感时,应尽早给予抗流感病毒治疗,不必等待病毒检测结果。   发病 48 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发病时间超过 48 小时的重症患者依然可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     用药   奥司他韦 1 岁以下婴儿推荐剂量: 0~8 月龄,每次 3.0 mg/kg,每日 2 次; 9~11 月龄,每次 3.5mg/kg,每日 2 次。 1 岁及以上的儿童应根据体重给药: 体重不足 15 kg 者,每次 30 mg,每日 2 次; 体重 15~23 kg 者,每次 45 mg 每日 2 次; 体重 23~40 kg 者,每次 60 mg 每日 2 次; 体重大于 40 kg 者,每次 75 mg 每日 2 次。   扎那米韦(吸入喷雾剂) 适用于 7 岁以上青少年,每日 2 次,间隔 12 小时;每次 10 mg,疗程 5 天。     帕拉米韦 新生儿 6 mg/kg; 不满 3 个月的婴儿 8 mg/kg, 3 个月以上儿童 10 mg/kg。 静脉滴注,每日 1 次,1~5 天,重症疗程可适当延长。   流感的预防 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由于流感疫苗会出现变异,建议每年都要接种流感疫苗。       优先接种人群   6~23 月龄的婴幼儿; 2~5 岁儿童;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 心、肺、肾等系统有慢性病患者; 医务人员; 6 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 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   孕妇感染流感病毒后发生重症等不良结局的风险高于一般人群,且孕妇接种流感疫苗,对宝宝出生后也有保护作用。   接种剂次及时机   6 月龄~8 岁儿童: 首次接种流感疫苗的 6 月龄~8 岁儿童应接种两剂次,间隔 ≥ 4 周,2018-2019 年度或以前接种过一剂或以上流感疫苗的儿童,则建议接种一剂。   9 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仅需接种 1 剂。   尽量在每年的 10 月底前完成免疫接种,若 10 月底前未完成接种,在流感流行季节接种,也可以获益。   孕妇在孕期的任一阶段均可接种流感疫苗,建议只要本年度的流感疫苗开始供应,可尽早接种。   常见问题   鸡蛋过敏者不影响流感疫苗的接种;   有发热症状,建议症状消退后再接种;   既往接种 6 周内出现吉兰-巴雷综合征,不是接种禁忌,但接种后需要特别注意。  
发布于 19-11-20 07:19

5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