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量血压要测量左手还是右手呢?正确量血压有哪5个要点?

王医师   广西省南宁博锐医院
冠心病 头晕 糖尿病
长期血压失控,不仅会增加心脏病和脑中风的风险,甚至比一般人更贴近死亡,对此要养成按时量血压的习惯,但是你量对血压了吗?量血压要测量左手还是右手呢?每个人的血压标准值都是140/90mmHg吗? 【人有95%会得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老化性疾病,再加上家族性遗传基因的影响,每个人一生中会有95%的机会罹患高血压,其中绝大部分在30至50岁左右就被初次诊断。若长期血压控制不良,或是根本未注意到自己有高血压的人,没有能做好血压控制,可能引发心脏血管疾病,还会提高死亡的风险。 要远离高血压与其并发症,量血压是最重要的,许多人认为量血压测左手或右手就行了、血压值不超过140/90mmHg就没问题,如果你也抱持的相同看法,那就大错特错了! 【正确量血压5要点】 正确的测量血压观念有以下几个要点,包括: 1、固定的测量时间:养成每天早晚固定时间测量并记录的习惯,建议早上起床排空膀胱尿液后静坐10分钟再量,晚上则在洗完澡后半小时量测。 2、量血压前的准备:尽量选择安静又舒适的场所测血压。量血压前1小时应避免喝咖啡、饮食、抽烟,30分钟前避免运动,5分钟前保持静坐,同时移除压脉带包覆位置的衣物,且排空膀胱和肠道,以免交感神经兴奋,造成心跳轻微加速、血压上升。 3、正确的量测姿势:选一张有靠背的椅子,放松坐着,背部倚靠椅背,腰部挺直,双脚平放、不跷脚或交叉,手臂要有桌子支撑,手心朝上不施力,脉压带位置与心脏同高(大约是乳头连线的高度)。 4、选择合适血压计:视使用者手臂粗细选择压脉带尺寸适中的血压计,若体型肥胖,压脉带包覆圈数太少,测得的血压会偏高;若体型太瘦;压脉带包覆圈数太多;测得的血压会偏低。 5、初次两手都要量:第一次量血压时左右手都要测量,之后则可固定量测血压较高的那一手。此外,每次量血压需测量2次,每次间隔1至2分钟,取其平均值再纪录收缩压、舒张压和脉搏。 值得关注的是,并非所有人的标准血压值都是140/90mmHg!在医院测得血压超过140/90mmHg以上,才会被视为高血压,但在舒适的家中量测,连续7天的平均血压值只要超过135/85mmHg,即符合高血压的定义。 目前世界各国对高血压患者设定的血压目标和一线用药,也会随年龄、是否合并特定慢性病和人种而有不同。 举例来说,一般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治疗目标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但80岁以上老年人则可放宽至150/90mmHg;至于高血压合并有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肾脏病且有蛋白尿,或需接受抗血栓疗法来预防中风的病人,则建议血压要严格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而对于老年高血压的定义,欧美各国也有不同的看法。美国2014年高血压指引指出,60岁以上老人的理想血压即可放宽血压治疗目标至150/90mmHg以下;欧洲及加拿大则认为80岁以上患者血压才放宽至150/90mmHg,与我国对于老年人的血压治疗目标一致。 有研究发现,血压控制的下限在有心血管风险因子,但没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积极将收缩压控制在120mmHg以下,可比控制血压在140mmHg以下者额外降低25%的心血管风险,但头晕等低血压症状的发生率也较高,因此是否需要将血压降低至120mmHg以下,则因人而异。 不同国家诊断高血压的标准不同,但预防或改善高血压的生活原则却相差不大。若健康的生活形态仍无法有效降低血压,则需要积极以药物治疗;在调整饮食习惯及生活型态期间,可以同时合并降血压药物控制血压,之后再随着危险因子的改善,机动调整降血压药物的种类与剂量。 【控制血压6的大原则】 1、减重:主要针对BMI值超过25的过重和肥胖者,每减重1公斤,可降低收缩压1mmHg。理想的BMI介于22.5至25之间。 2、高纤维低脂饮食:水果和蔬菜的膳食纤维含量高,能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取。长期奉行高纤维低脂的饮食习惯,可降低10至12mmHg收缩压。 3、少钠饮食:东方人饮食普遍偏咸,建议降低饮食中钠含量,每天钠离子需控制在2至4克,相当于3至6克食盐。每减少1克钠摄取,可降低收缩压约2.5mmHg。 4、增加身体活动:每周5天进行中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天持续30分钟以上,长期下来可减少收缩压3至7mmHg。 5、控制饮酒量:男性每天酒精摄取量不超过30公克,女生不超过20公克,长期下来可减少收缩压2至4mmHg。 6、戒烟:虽然没有明确的降压数字可供参考,但戒烟可明显降低心脏血管疾病的风险。
发布于 19-04-03 19:00

0 个评论

暂无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