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H是一种由于体细胞xp22.1上PIG—A基因突变导致的获得性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包括造血干细胞PIG—A基因突变,使部分或完全血细胞膜糖化磷脂酰肌醇(dycophosphalidyl—inositol,GPI)锚合成障碍,造成血细胞表面GPI锚连蛋白缺失,细胞灭活补体等能力减弱,从而引起细胞容易被破坏,发生溶血等。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作性血管内溶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和静脉血栓形成。
肺动脉高压是溶血性贫血的常见并发症,主要机理可能为血管内溶血释放游离血红蛋白入血,游离的血红蛋白与NO的结合能力要比氧气高百倍,使得血液中NO的含量下降;或者是溶血使得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内皮合成的一类重要的舒血管物质就是NO,内皮功能紊乱使NO的化学合成减少。
静脉血栓是PNH最重要的并发症,主要在腔静脉和颅静脉,约50%的欧美PNH患者发生过静脉血栓,且约1/3由于血栓致死。东方人较西方人更易罹患再生障碍贫血,PNH患者也以PNH/AA综合征表现多,溶血和血栓的表现要少些。PNH患者易形成血栓确切原因未知,但目前已知道GPI缺乏的血小板较正常血小板更易被补体激活。由于一次静脉血栓发生就可以对PNH患者的预后产生极大影响,已有建议在PNH患者中常规抗凝治疗。回顾性研究分析表明,华法令能显著降低血栓的形成,建议中性粒细胞中PNH克隆超过50%,血小板大于10万/dL,无其他华法令禁忌症者考虑使用。关于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的应用尚无研究报道。
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