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艾灸的临床作用

许医师   河北省荣军医院
常见病 (1)治冻疮 穴位: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之中点处)、足三里穴。 方法:在冻疮局部先揉按5分钟。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对准已发或将发冻疮处,各悬灸3~5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色为度。若冻疮在上肢或耳朵,必须加灸合谷穴3~5分钟;若冻疮在下肢,必须加灸足三里穴3~5分钟。用本法连续艾灸3天,冻疮不再复发。 (2)治胃痛 穴位: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足三里穴。 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在中脘穴、一侧足三里穴上各悬灸10分钟,以穴位上皮肤潮红色为度。胃痛可立即缓解。使用时要注意力集中。 说明:艾灸足三里穴能使胃痉挛趋于弛缓,胃蠕动强者趋于减弱;又能使胃蠕动弱者立即增强,胃不蠕动者开始蠕动。因此,除胃溃疡出血、穿孔等重症,应及时采取措施或外科治疗外,其他不论什么原因所致的胃痛,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及胃神经官能症等,若以胃脘疼痛为主者,用本法艾灸,均能立时止痛。 (3)感冒:风池,大椎,风府,合谷,肺俞,列缺 (4)急性支气管:肺腧,定喘,合谷 (5)慢性支气管炎:肺俞,膻中,脾腧,膏肓腧,太渊,定喘,合谷,足三里 (6)咳嗽:膻中,肺俞,膏肓,天突,风门,列缺,大椎,足三里,丰隆 (7)支气管哮喘:定喘,肺俞,膻中 (8)支气管扩张:孔最,尺泽,膻中 (9)肺结核:肺俞,太渊,三阴交,膏肓腧,足三里,太溪 (10)胸膜炎:肺俞,内关,期门,阴陵泉,侠溪,膻中 (11)膈肌痉挛:中脘,足三里,内关,巨阙 (12)急性胃肠炎:天枢,中脘,气海,上巨虚 (13)腹痛:气海,中脘,内庭,脾腧,足三里,天枢 (14)胃下垂:百会,足三里,中脘,梁门,关元 (15)胃痉挛:天枢,中脘,梁丘,幽门 (16)消化性溃疡:中脘,梁门,足三里,胃枢
发布于 18-03-08 19:45

2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