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2岁,女,因家长发现右眼瞳孔区白点2年入院,家长自诉孩子出生后即发现右眼瞳孔区有白点,近来感觉增大,在当地诊断为“右眼先天性白内障“,遂来我院,门诊以“右眼先天性白内障“收入院。
因为孩子两岁,所以检查配合度不高,视力不合作,住院时在裂隙灯下发现右眼下方虹膜后粘连,下方前囊膜白色钙化,上方约一半瞳孔区透明,(配合度不好,我的感觉如此)。感觉不是常见的先天性白内障,遂让病人家长带去给上级医生看确定要不要手术。上级看了说瞳孔区基本全遮挡了,还是要手术。于是乎查血、心电图、彩超(报晶体未见明显异常)等备全麻手术。接下来两天每次查房都是孩子奶奶在,孩子完全不配合检查,一见我们就哭闹。那就等手术再说了。
跟孩子家长交代手术的风险, 术后炎症反应重,后发性白内障,术后长期弱视训练之类的,家长还是同意了手术。到了手术台上全麻好以后。就看到如下图的表现。瞳孔上方扩大以后透明区露出来挺多,下方虹膜后粘连,白色增殖膜粘连于前囊膜表面。上级医生犹豫着手术到底还做不做,手里的穿刺刀拿起又放下。我说:打粘弹剂钝性分离可行吗?答:估计钝性分不开,前囊膜损伤了就必须摘晶体了。又问:小瞳孔时你看到挡了多少? 我当时内心是不想让做这手术了(不是对上级技术有担忧,他超乳做了近万例,我们科的先天性白内障基本都他在做),说大概1/2,上方光线透过应该没问题。又问:你跟家长说过不做手术的可能吗? 囧,只顾着谈手术风险了,倒真没提全麻了只检查不做手术。他接着说:我上来前跟家长沟通说了可能只是检查下,不做手术,那这手术不做了吧。我内心是窃喜的。于是出手术室到等候区跟家长沟通,家长同意了,于是我感觉是皆大欢喜。(可惜没有小瞳孔照片,清醒时孩子不配合)
(图中瞳孔区透明区这么大是因为扩瞳后下方虹膜后粘连,一点没动,但上方瞳孔扩大,所以看起来那点遮挡很少,其实小孩正常瞳孔也就3mm左右)
告诉家长出院后教孩子查视力,如果对视力影响大,再考虑做手术,让家长每天点两次托吡卡胺散瞳,避免形觉剥夺性弱视。
这天第二台是个4岁的先白术后左眼后发性白内障明显,做后发障切除的。孩子很听话,双眼先白,3月大小摘了晶体,2岁多时分别植了人工晶体。家长带来复查,主动会把头放裂隙灯架上。双眼球水平震颤,我以为视力非常差,孩子奶奶说读幼儿园可以看到黑板上的字,但小字看不清,比我预想的要好,说明还有残存远视在。即使如此听话的孩子术后左眼还是虹膜粘连,后发障切了又长(植晶体时切除过)。所以小孩子的眼睛手术我觉得要慎之又慎。
有句话说:好的外科医生不仅是技艺精湛,更重要的是知道什么刀不应该开,不需要开。
所以我的观点是这个病例不需要手术,至少现在不需要。并且为我的上级所做点赞。(听说做手术也会上瘾的O(∩_∩)O哈哈~)
各位战友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