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人眼里,最受尊敬的是医生和老师。
1. 医疗属于无周期行业,不受政治经济波动影响,职业轨迹稳定。这对农村家庭就意味着预期收益稳定、风险低。
很多眼下高收益的行业,在萧条时可能工作都没有。对富裕家庭来讲,不能就业就去读书啥的,等经济恢复了再去找工作。对农村家庭,怎么办?
我们是过了近30年安稳又高速发展的日子,似乎忘记了还有经济衰退和政治动荡这些事情了。然而老一代的人是经历过的,他们不会忘。
2. 高处不胜寒。越到上层越危险,所以很多处于顶端的人,都有特殊的背景支撑。如果没有背景支撑,被弄死就是分分钟的事情。(此处可参见芮成钢的案例)
而下层向中上层挺进,最安全的行业就是“三师”,律师教师医师,这三个职业比较强调个人业务能力,对社会关系、家庭背景什么的要求低,这是全世界的经验。
3. 学医其实成本低。
农村家庭学计算机或者经济金融,有几个人可以出国读一个CS硕士或者MBA再工作?
很多专业对实习、交流机会的要求很高,农村家庭如何实现?
学医比较简单,只要自己够刻苦,能在医院里耗时间,都能学好。
4.医疗可进可退,选择余地大
很多行业只有北上广深才有机会,以至于出现北漂等各种漂。家乡回不去,别的地方去不了,最后只好耗尽两家三代人在一线城市安家。
医疗则完全不存在这个问题。如果家庭能在一线城市安家,就在一线城市。如果不能就去省会,再不行就回县城,再不济去偏远的地方,总能找到一个家庭可以承受的地方安家。
这对农村家庭来讲也很重要。
5. 很多人对学医评价低,最重要的原因是学医有一个很强的拉平效应,即业内顶尖的人和普通的人之间的差距很难拉开。
那些比较优秀的人,就会抱怨,同样的努力,别的专业已经如何如何了,自己却还这样。
但反过来讲,医疗行业的淘汰也不会那么残酷。即使成绩、能力各方面都很差的人,也能找到不错的工作。这部分人虽然占了便宜,但绝不会拿出来说....
这当然也跟学医有一系列考核督促每个人好好学习有很大关系,不像很多专业后期靠个人选择职业发展路径。这对信息和资源都有限的农村人来讲,不是坏事,不容易出现迷失和堕落的情况。
所以高考分数线有个现象:
清北复交对应的医学院虽然是顶尖的,但普通专业比医学院分数高一截。
而次一级的学校和医学院,譬如川大和华西医学院、中南大学和湘雅医学院、华中科大和同济医学院、吉林大学和白求恩医学院,这些大学和医学院都是一流,其临床医学专业的分数线在各专业中是比较高的。
其实大家的选择都还是很理性的。
不过,有三种情况不合适学医
其一,个人能力非常强。能考上非常好的学校好的专业,还有社会能力,且不是死读书的人。这种人前途不可限量,学医反而限制其发展。
然而农村出身的这类人很少。因为教育资源不足,必须在考试上耗费更多精力才能考上一个好点的学校。
其二,成绩很烂,只能考上很差的学校。学了也是一个坑。
其三,家庭经济情况非常糟糕,负担非常重。
这种情况下很困难。最现实的选择是不要上大学了,早点打工。
最后,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对受惯剥削的农村人来说,根本不是问题。我们只要求付出后,还有回报就可以了。
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