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38岁,既往体健,于2015年3月8日晚被家属送至抢救室,诉饮酒后呕吐,胸骨后疼痛,伴全身大汗。 当时急查心电图报危急值:心室率快速型心房颤动、急性广泛前壁合并高侧壁心肌梗死图形。
因患者心律不稳定,一段时间内1~2min即发作一次室颤,无法搬动患者,介入治疗无法进行;专家组讨论后决定在抢救室就地行静脉溶栓治疗;在此期间,共予除颤38次,每次除颤后心律均可短暂转复。 3月91:10:38开始静脉溶栓,予注射用阿替普酶(爱通立)15mg静脉推注,随后50mg持续静脉滴注30min,剩余35mg持续静脉滴注60min;静脉溶栓共90min,在溶栓过程中患者仍频发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继续予抗心律失常,同时再次除颤44次,1:50最后一次除颤后心律转为窦性心律; 2:08静脉溶栓结束,患者神志转淸,胸痛缓解,复查心电图抬高的ST段回落>50%,心肌酶谱:CK及CK-MB的高峰值前移至发病后的6h内,表明梗阻冠状动脉再通,溶栓成功。
3月9日17:30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示:左主干未见明显狭窄,前降支近段30%狭窄斑块,远端血流TIMI3级,回旋支及右冠未见明显狭窄,远端血流TIMI3级;考虑血栓溶解。 3月19日查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偏大,(前间壁、左室前壁、左室心尖部)节段性室壁运动减弱,心功能轻度减退(EF50%);3月23日办理出院。 随访1个月,4月23日复诊,心电图:窦性心律,亚急性期性广泛前壁、高侧壁心肌梗死图形;超声心电图:阳性所见符合心肌梗死图像改变,节段性室壁运动减低,心尖部室壁瘤形成,左室收缩功能减低(EF50%);患者生活自理,未再有心肌梗死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