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肝损害中性粒细胞缺乏

廖医师   重庆市中医院
粒细胞缺乏

主诉 病史

患者女,20岁,因“纳差、乏力、咽喉疼痛3周,尿色加深2周”,于2012年12月12日入院。 2012年11月初,患者为乌发自行服用何首乌粉15 g/d,期间未联用其他药物。服用2周后,无明显诱因出现纳差、乏力、咽喉疼痛,偶有咳嗽;服用3周后出现尿色加深,于2012年12月11日就诊于外院。

查体 辅查

入院查体 体温37.5 ℃,呼吸20次/分,心率111次/分,血压110/70 mm Hg。皮肤及巩膜黄染,无肝掌及蜘蛛痣。心、肺一般检查未见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未触及胆囊,墨菲(Murphy)征阴性,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下界位于右季肋缘,肝区无叩痛。入院当日患者轻微咳嗽。 肝功能检查:AST 472 U/L,ALT 755 U/L,TBil 102.9 μmol/L,DBil 76.7 μmol/L,碱性磷酸酶(ALP) 170 U/L。

诊断 处理

考虑药物引起肝损害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可能性大。嘱患者停用何首乌,给予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口服双环醇片进行保肝、退黄治疗。 入院第2天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2.7×109/L,中性粒细胞0.01,中性粒细胞计数0.03×109/L。 患者当日仍有轻微咳嗽,体温最高达37.9 ℃,提示可能存在粒细胞缺乏性感染。将患者单间隔离,取痰液进行微生物培养。同时,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100 μg单次皮下注射;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2.25 g,1次/8 h静脉滴注。

发布于 20-03-08 20:42

0 个评论

暂无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