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经鼻蝶内镜下手术治疗

曾医师   重庆市中医院
超声治疗并发症

主诉 病史

病儿,女,1岁;因“发现左眼球突起2个月”入院。查体:神志清楚,不会叫爸妈,可“咿呀”,可自行坐起,左侧眼球较右侧略突起,双侧眼球活动灵活,眼睑开合自如,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均灵敏,眼球可跟踪物体移动,双侧鼻腔通气畅,鼻腔未见鼻衄、异常流液,颈软,四肢可自主活动,肌力、肌张力未见异常。  

查体 辅查

检查提示颅鼻眶交界区肿瘤,向前突入双侧筛窦及左侧眼眶,压迫双侧视神经,并向后推压垂体。遂行经鼻蝶内镜下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全麻经口气管插管后,鼻腔黏膜以浸有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的棉片浸润后,游离左侧鼻中隔黏膜,保留黏膜瓣,高速磨钻磨除梨状骨后,可见肿瘤破坏眶内侧壁、蝶窦、筛窦、颅底骨质,肿瘤质地坚硬,采用CUSA行瘤内分块切除,肿瘤壁与视神经、颈内动脉、海绵窦等结构黏连紧密,并已破坏硬脑膜,无法将肿瘤与硬脑膜分离,故残留肿瘤包膜组织。

诊断 处理

术中见少量脑脊液漏,遂将人工生物膜放置在硬膜下,以人工骨片加压修补颅底骨质缺损处,再用止血纱和鼻中隔游离黏膜瓣覆盖,最后用银离子纱条填塞加压。病儿术后前3d可见鼻腔少量流液,随后逐渐减少。术后左侧眼球有所回缩,恢复良好出院。术后2周拔除鼻腔银离子纱条,未见流血、流液。术后病理提示肌纤维细胞瘤,免疫组化示:SMA、CD99为(+),Bcl-2、CDS4、EMA、GFAP、PR、S-100、STAT6、CD117、H-cald为(-),Ki-67为20%。术后5d复查头部增强MRI,提示肿瘤大部分切除,残留部分包膜。在治疗敏感菌引起的外耳道炎、中耳炎过程中,需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

随访 讨论

颅鼻眶沟通瘤是累及颅底、眼眶、鼻腔、鼻窦等区域的肿瘤,与眶尖海绵窦、视神经管、颈内动脉、垂体等关系密切,涉及神经外科、耳鼻喉科、眼科等领域,术中颅底重建困难,是外科领域的治疗难点。颅鼻眶处肿瘤性质有脑膜瘤、嗅神经母细胞瘤、低分化癌、横纹肌肉瘤、鳞状细胞癌等。肌纤维瘤病又称为肌纤维母细胞瘤病,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绝大多数为皮肤或浅表组织的孤立性结节,好发于头颈部及躯干部,临床表现为无痛性孤立性肿块。

发布于 18-04-10 22:38

0 个评论

暂无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