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68岁。于2011年1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同时伴有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尿黄、皮肤瘙痒.并出现食欲减退、厌油、全身乏力,病程中无恶心呕吐、寒战发热、腹泻血便,无咳嗽咳痰。 既往病史不详。曾于当地医院检查,行CT平扫考虑“胰头部囊实性占位伴胆道梗阻性改变”,未予治疗遂转入本院。查体:体温37℃,脉搏78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30/80mmHg(1 mmHg=0.133 kPa)。全身皮肤及巩膜中度黄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腹部柔软,上腹部轻压痛(+),Murphy征(+),未扪及明显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
辅助检查:血常规正常:生化检查转氨酶正常、胆红素升高,肿瘤标记物血清糖链抗原19.9(CA19.9)171.4 U/mL(参考值0~37 U/mL)。 腹部彩超显示:胰头部囊性包块,囊性区域与主胰管相通。CT(2012-04-06)增强扫描显示:胰头部多发囊状低密度影,可见与主胰管相通,壁略厚,部分可见壁结节,伴轻度强化(图1),部分囊内可见高密度小钙化灶
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显示:十二指肠乳头处分泌大量白色透明黏液,乳头轻度肿大,未见明显新生物。外科医生在内镜超声及彩色多普勒引导下活检:以22 g穿刺针于胰头部囊实性部位穿刺3次,并在囊实性团块中来回抽吸3次,穿刺物分别送细胞涂片及病理组织学检查。 病理结果显示:镜下可见明显扩张的胰腺导管,部分导管内衬扁平或复层立方上皮细胞。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部分核拥挤、增大、染色深并含有间质核心的乳头状结构。病理诊断结果:胰腺(交界性)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胰腺囊性肿瘤,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呈乳头状生长,分泌过多的黏液,引起主胰管和(或)分支胰管进行性扩张或囊变。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根据起源不同可分为主胰管型、分支胰管型和混合型3种。其中主胰管型临床及病理学特点均很典型。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病理基础为肿瘤可局限性生长,也可沿主胰管或分支胰管蔓延,导致相邻的主胰管或分支胰管进行性扩张。扩张的导管内分泌大量黏液,位于胰头及钩突区的肿瘤可突入十二指肠,使黏液从扩大的十二指肠乳头流人肠腔。显微镜下可见肿瘤内有无数的小乳头.表面覆以柱状上皮,上皮分化程度差异较大,可从不典型增生到乳头状腺瘤或腺癌.也可混合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