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血O2含量 动、静脉血氧含量降低见于供氧不足、呼吸道阻塞、

李助教   泸县人民医院
贫血 碱中毒 肌麻痹

主诉 病史

 血O2含量动、静脉血氧含量降低见于供氧不足、呼吸道阻塞、贫血、肺气肿及右向左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等。静脉血氧含量降低见于局部血液淤滞、休克及心肺衰竭等。氧含量受氧分压的影响,氧分压增加可提高氧含量。如在高压氧治疗时,可增加血氧含量。氰化物中毒时,由于组织摄取氧能力降低,静脉血氧含量可增加。动、静脉瘘时其向心端静脉血含量增加。上腔静脉血来自上肢和头部,氧含量较低;下腔静脉血液来自下肢、肝和肾脏等处,氧含量较高。冠状静脉窦静脉氧含量最低,因而右心各部氧含量有一定的差别。正常情况下,右心房与上腔静脉血氧含量差<0.858 5mmol/L(1.9ml/dl);右心房与右心室之氧含量差:<0.405mmol/L(0.9ml/dl);肺动脉与右心室血氧含量差<0.225mmol/L(0.5ml/dl)。氧含量超过此限度,心脏内可能存在左向右分流,可作为先天性心脏病诊断的参考。10. 氧分压(PO2)动脉血PO2是反映心肺功能的重要指标,它可表示缺氧程度。动脉血PO28 kPa(60mmHg)称为低氧血症,30mmHg为严重缺氧,可危及生命。静脉血PO2降低,见于休克及充血性心力衰竭。测定血PO2还可指导高压氧治疗。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是指肺泡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之差,是反映换气功能的指标。正常一般为1.33~2.66 kPa(10~20mmHg),其数值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在呼吸功能不佳时,其数值越大,预后越差。P50是指血红蛋白50%饱和时的PO2。正常情况下,即pH=7.4, PCO2=5.33 kPa(40mmHg), P50为3.54 kPa(26.6mmHg)。它反映血液转运氧的能力和血红蛋白对氧亲和力。当P50增高,说明氧离解曲线右移,氧释入组织增加;P50减少,说明曲线左移,氧释入组织减少。若P50太低,即使氧饱和度较高,也难免发生组织缺O2。若P50增加,虽氧饱和度偏低,组织可能无明显缺氧。因此,P50可作为临床氧治疗的观察指标。11. 血氧饱和度(O2Sat)动脉O2Sat降低见于肺换气或通气功能障碍性疾病,如肺炎、肺气肿、供氧不足、呼吸道阻塞、呼吸肌麻痹及右向左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等。12. 阴离子间隙根据电中性的原理,血清中阳离子与阴离子之总数应相等,各为155mmol/L。在阳离子中Na+占90%,在阴离子中Cl-和3占85%,当测定Na+、Cl-、后,血浆中未定之阴离子减去未定之阳离子即为阴离子间隙,即:AG=(Na+K+)-(Cl-+)。AG正常值为12mmol/L,范围8~16mmol/L。13. 单纯型酸碱失衡的判断首先必须强调酸碱失衡的判断必须结合病史、治疗情况及血清电解质等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才能获得正确的结论。单纯型酸碱失衡分为代谢性酸、碱中毒。前者首先发生的改变是反映代谢因素的指标(如BE、SB、AB等),而呼吸性因素PCO2最先发生改变,而反映代谢性因素的指标变化则是一种代偿性表现。根据其代偿情况又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一般可将反映酸碱状态的参数分为3类,即pH、代谢参数(如BE、SB、AB等)和呼吸参数(如PaCO2)。

查体 辅查

 血O2含量动、静脉血氧含量降低见于供氧不足、呼吸道阻塞、贫血、肺气肿及右向左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等。静脉血氧含量降低见于局部血液淤滞、休克及心肺衰竭等。氧含量受氧分压的影响,氧分压增加可提高氧含量。如在高压氧治疗时,可增加血氧含量。氰化物中毒时,由于组织摄取氧能力降低,静脉血氧含量可增加。动、静脉瘘时其向心端静脉血含量增加。上腔静脉血来自上肢和头部,氧含量较低;下腔静脉血液来自下肢、肝和肾脏等处,氧含量较高。冠状静脉窦静脉氧含量最低,因而右心各部氧含量有一定的差别。正常情况下,右心房与上腔静脉血氧含量差<0.858 5mmol/L(1.9ml/dl);右心房与右心室之氧含量差:<0.405mmol/L(0.9ml/dl);肺动脉与右心室血氧含量差<0.225mmol/L(0.5ml/dl)。氧含量超过此限度,心脏内可能存在左向右分流,可作为先天性心脏病诊断的参考。10. 氧分压(PO2)动脉血PO2是反映心肺功能的重要指标,它可表示缺氧程度。动脉血PO28 kPa(60mmHg)称为低氧血症,30mmHg为严重缺氧,可危及生命。静脉血PO2降低,见于休克及充血性心力衰竭。测定血PO2还可指导高压氧治疗。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是指肺泡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之差,是反映换气功能的指标。正常一般为1.33~2.66 kPa(10~20mmHg),其数值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在呼吸功能不佳时,其数值越大,预后越差。P50是指血红蛋白50%饱和时的PO2。正常情况下,即pH=7.4, PCO2=5.33 kPa(40mmHg), P50为3.54 kPa(26.6mmHg)。它反映血液转运氧的能力和血红蛋白对氧亲和力。当P50增高,说明氧离解曲线右移,氧释入组织增加;P50减少,说明曲线左移,氧释入组织减少。若P50太低,即使氧饱和度较高,也难免发生组织缺O2。若P50增加,虽氧饱和度偏低,组织可能无明显缺氧。因此,P50可作为临床氧治疗的观察指标。11. 血氧饱和度(O2Sat)动脉O2Sat降低见于肺换气或通气功能障碍性疾病,如肺炎、肺气肿、供氧不足、呼吸道阻塞、呼吸肌麻痹及右向左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等。12. 阴离子间隙根据电中性的原理,血清中阳离子与阴离子之总数应相等,各为155mmol/L。在阳离子中Na+占90%,在阴离子中Cl-和3占85%,当测定Na+、Cl-、后,血浆中未定之阴离子减去未定之阳离子即为阴离子间隙,即:AG=(Na+K+)-(Cl-+)。AG正常值为12mmol/L,范围8~16mmol/L。13. 单纯型酸碱失衡的判断首先必须强调酸碱失衡的判断必须结合病史、治疗情况及血清电解质等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才能获得正确的结论。单纯型酸碱失衡分为代谢性酸、碱中毒。前者首先发生的改变是反映代谢因素的指标(如BE、SB、AB等),而呼吸性因素PCO2最先发生改变,而反映代谢性因素的指标变化则是一种代偿性表现。根据其代偿情况又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一般可将反映酸碱状态的参数分为3类,即pH、代谢参数(如BE、SB、AB等)和呼吸参数(如PaCO2)。

诊断 处理

 血O2含量动、静脉血氧含量降低见于供氧不足、呼吸道阻塞、贫血、肺气肿及右向左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等。静脉血氧含量降低见于局部血液淤滞、休克及心肺衰竭等。氧含量受氧分压的影响,氧分压增加可提高氧含量。如在高压氧治疗时,可增加血氧含量。氰化物中毒时,由于组织摄取氧能力降低,静脉血氧含量可增加。动、静脉瘘时其向心端静脉血含量增加。上腔静脉血来自上肢和头部,氧含量较低;下腔静脉血液来自下肢、肝和肾脏等处,氧含量较高。冠状静脉窦静脉氧含量最低,因而右心各部氧含量有一定的差别。正常情况下,右心房与上腔静脉血氧含量差<0.858 5mmol/L(1.9ml/dl);右心房与右心室之氧含量差:<0.405mmol/L(0.9ml/dl);肺动脉与右心室血氧含量差<0.225mmol/L(0.5ml/dl)。氧含量超过此限度,心脏内可能存在左向右分流,可作为先天性心脏病诊断的参考。10. 氧分压(PO2)动脉血PO2是反映心肺功能的重要指标,它可表示缺氧程度。动脉血PO28 kPa(60mmHg)称为低氧血症,30mmHg为严重缺氧,可危及生命。静脉血PO2降低,见于休克及充血性心力衰竭。测定血PO2还可指导高压氧治疗。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是指肺泡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之差,是反映换气功能的指标。正常一般为1.33~2.66 kPa(10~20mmHg),其数值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在呼吸功能不佳时,其数值越大,预后越差。P50是指血红蛋白50%饱和时的PO2。正常情况下,即pH=7.4, PCO2=5.33 kPa(40mmHg), P50为3.54 kPa(26.6mmHg)。它反映血液转运氧的能力和血红蛋白对氧亲和力。当P50增高,说明氧离解曲线右移,氧释入组织增加;P50减少,说明曲线左移,氧释入组织减少。若P50太低,即使氧饱和度较高,也难免发生组织缺O2。若P50增加,虽氧饱和度偏低,组织可能无明显缺氧。因此,P50可作为临床氧治疗的观察指标。11. 血氧饱和度(O2Sat)动脉O2Sat降低见于肺换气或通气功能障碍性疾病,如肺炎、肺气肿、供氧不足、呼吸道阻塞、呼吸肌麻痹及右向左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等。12. 阴离子间隙根据电中性的原理,血清中阳离子与阴离子之总数应相等,各为155mmol/L。在阳离子中Na+占90%,在阴离子中Cl-和3占85%,当测定Na+、Cl-、后,血浆中未定之阴离子减去未定之阳离子即为阴离子间隙,即:AG=(Na+K+)-(Cl-+)。AG正常值为12mmol/L,范围8~16mmol/L。13. 单纯型酸碱失衡的判断首先必须强调酸碱失衡的判断必须结合病史、治疗情况及血清电解质等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才能获得正确的结论。单纯型酸碱失衡分为代谢性酸、碱中毒。前者首先发生的改变是反映代谢因素的指标(如BE、SB、AB等),而呼吸性因素PCO2最先发生改变,而反映代谢性因素的指标变化则是一种代偿性表现。根据其代偿情况又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一般可将反映酸碱状态的参数分为3类,即pH、代谢参数(如BE、SB、AB等)和呼吸参数(如PaCO2)。

发布于 19-03-26 21:42

0 个评论

暂无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