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左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一例。

杨医师   陕西省麟游县医院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主诉 病史

患者一小时前行走不慎摔倒,摔伤髋部,局部疼痛青紫,活动明显受限。下肢明显外翻畸形!

查体 辅查

左股骨粗隆间骨质断裂,轻度错位,向外上方稍成角。关节关系正在,关节间隙规则,周围软组织未见异常

诊断 处理

治疗方法:若长期卧床易发生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褥疮等严重并发症。现多主张对有条件的患者尽早手术治疗,以获得稳定的复位,牢固的内固定,使患者早日恢复功能。 PFNa是一种新型内固定系统,其特点在于头钉为直径螺旋刀片,通过外侧切口自动完成抗旋转锁定,只打开外侧皮质,不移除骨质即便是在骨质疏松非常严重的患者,仍可以感觉到螺旋刀片牢固的锚合力,螺旋刀片可以很顺畅地旋转,当打入螺旋刀片时不会发生股骨头和股骨颈分离及股骨头和股骨颈旋转,主钉具有6度外偏角,方便从大粗隆顶部插入;远端一锁定孔即可选择静态或动态锁定;尽可能长的尖端及凹槽设计,使PFNA插入方便并且避免了局部应力集中;对于长型PFNA,也可以二期动态化。 PFNA特点有:属于髓内固定,即保持了AO坚强固定的理念,生物力学稳定坚强,可早期下地行走。又体现了BO和微创外科的精髓,手术切口仅3~5cm,手术时间短,平均60min,出血少,平均72.2ml,不需输血。头钉为直径11㎜的螺旋刀片,导针只需一枚,且头颈部位无需用钻开孔,主钉6度外偏角,从大粗隆顶部即可插入,简化了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降低了透视次数。PFNA具有多种型号,适应于Evans分型的各型转子间骨折、对于转子下骨折及合并股骨干中上段骨折患者可选择加长型。 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股骨粗隆间骨折 (1)术前仔细阅片,了解骨折分型、髓腔大小,决定钉的长短、粗细; (2)复位时不可过牵,过牵使本来稳定的骨折变得不稳定,插入主钉时骨折端容易移位; (3)因PFNA近端有6度外偏角,进钉应从大粗隆尖内侧0.5cm钻入,偏外容易导致大粗隆劈裂,偏内从梨状窝进入可引起骨折错位; (4)打入导针后,应注意导针在轴位相的位置,定位准确后再打开外侧皮质,打入主钉,一旦打入主钉再行更改,由于股骨颈骨质破坏则稳定性大减; (5)为了确保PFNA尾部顺利插入,转子部需扩大并且应从小到大,切忌越级扩髓和使用暴力,以防转子劈裂; (6)PFNA为髓内固定系统,失去内侧支持不易发生髋内翻,故小转子移位多不主张另行复位固定,因复位固定要明显增加创伤。 综上所述,应用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固定确实,创伤小,下床活动早,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器械。

随访 讨论

病因 骨折多为间接外力引起。下肢突然扭转、跌倒时强力内收或外展,或受直接外力撞击均可发生,骨折多为粉碎性。老年人骨质疏松,当下肢突然扭转、跌倒造成骨折。 临床表现 1.外伤后局部疼痛、肿胀、压痛和功能障碍均较明显,有时髋外侧可见皮下淤血斑,伤后患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行走。 2.大粗隆部肿胀、压痛、伤肢有短缩,远侧骨折段处于极度外旋位,严重者可达90°外旋。还可伴有内收畸形。 检查 本病的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检查、CT检查及MRI。 1.X线检查 常规X线检查可以发现骨折,但在一些特殊的骨折类型中,如不完全性骨折、疲劳性骨折,由于骨折无移位,仅有不规则裂隙,X线片上不能显示,另外X线片上股骨大、小转子,转子间线、嵴及软组织影重叠,骨折极易漏诊。 2.CT检查 CT明显降低了股骨颈基底或转子及粗隆间裂隙骨折的漏诊率,能显示骨皮质连续性及骨断层层面内部结构,但由于股骨颈基底或转子及粗隆间骨不规则,滋养血管影干扰,漏扫层面等因素,也给诊断造成一定的困难。 3.磁共振(MRI)检查 MRI扫描敏感性高,明显优于X线及CT。股骨颈基底或转子及粗隆间裂隙骨折中不完全性骨折、疲劳性骨折等无法为X线显示的骨折类型,MRI检查具有明显优越性。X线不能显示的轻微骨折,MRI显示的是骨髓变化。但要注意轻微损伤,局部渗出导致类似骨折信号影。 诊断 1.有外伤史。 2.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疼痛、压痛、外旋畸形等有助诊断。 3.X线摄片可见骨折。

发布于 18-07-21 14:35

2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