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48 岁。 主诉:阴囊左侧一外生性丘疹1 年余。 现病史:患者于 1 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在阴囊左侧部位出现一外生性孤立丘疹,带蒂,丘疹逐渐增大,无自觉 症状,未予诊治。 患者既往体健,无乙型肝炎、糖尿病及结缔组织病史,无外伤、吸毒、手术及特殊用药史,否认药 物及食物过敏史,否认非婚性接触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各系统检查均正常。
皮肤科检查:阴囊左侧一 1.0 cm×1.0 cm 肤色桑葚样孤立性丘疹,带蒂,表面潮湿(图 1),无糜烂及溃疡。 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及血脂均正常。 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伴角栓,皮损呈外生性乳头瘤样增生,真皮乳头内可见黄瘤样细胞浸润, 毛细血管增生,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散在浸润,真皮内可见扩张的淋巴管及浆细胞散在分布(图 2)。 免疫组化:CD68 (图 3A)、CD163(图 3B)及 CD3(图 3C)均阳性;CD34 及 S-100 蛋白均阴性。
诊断:疣状黄瘤(VX)。 治疗:予手术切除,嘱患者长期随访。
本病临床表现多样,多见于中年人,皮损多为单个丘疹或肿物,表面呈疣状、乳头瘤样、菜花样或息肉样,呈肤 色、红色、淡红色或棕黄色等,可有蒂或无蒂,大小可达 2 cm,皮损生长缓慢,常无自觉症状。 本病皮损好发于口腔黏 膜,其中以牙龈和牙槽最为多见,偶尔有报道发生于口腔黏膜外的患者,包括阴囊、阴茎、外阴部及四肢等。 本病应与 黄色瘤、乳头状瘤及尖锐湿疣[8]等鉴别。 本病治疗上可根据皮损部位及大小行手术切除、电灼、二氧化碳激光及冷冻 等治疗,预后好。 Philipen 等[9]分析 282 例口腔 VX 患者,发现手术完整切除皮损后疗效好,且无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