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资料】 患者男,21岁 【现病史】 5个月前因左内踝处瘙痒,抓挠后致皮肤破损、溃烂,逐渐增大。曾于多处就诊,外敷中草药、输液抗感染治疗(药物不详),效果不佳。创面逐渐扩大、加深,近1周发热、左足疼痛,于2015年3月23日来笔者单位就诊。 【既往史】 患者有"皮肤瘙痒症、双下肢皮肤病(疑似鱼鳞病)、原因不明反复发热"史6年,脾肿大3年。 【家族史】 父母为3代内近亲结婚,母亲及姐姐智力障碍。
【体格检查】 查示体温38℃,脉搏96次/min,呼吸频率20次/min,血压122/74mmHg(1mmHg=0.133kPa)。患者意识清楚,全身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两肺呼吸音清,心音有力、律齐,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双小腿及双足皮肤粗糙、脱屑,有较多大小不等点状淡黑色色素沉着,呈对称分布。左内踝见7.0cm×4.5cm创面,皮肤全层缺失,内有较多黄黑色中草药粉末沾染,去除药物后见肌肉及肉芽,色泽灰暗,创缘红肿较明显,左踝活动可。 【辅助检查】 入院后行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胸部X线片、左踝正侧位X线片及左下肢血管B超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创面分泌物培养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阳性。
【初步诊断】 左内踝溃疡伴感染,疑似皮肤肿瘤。 【治疗】 予磺胺嘧啶银冷霜每日局部创面换药。入院后第3天患者体温正常。入院后第5天创面感染基本控制,于创缘切取皮肤及皮下组织(图1),行左内踝皮肤活检,结果示表皮被覆鳞状上皮,异型淋巴细胞弥漫浸润性生长,累及真皮及皮下脂肪组织(图2)。病理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T淋巴细胞性,淋巴结外)。请血液科会诊,体格检查示鼻腔及口咽无异常,会诊意见:(1)淋巴瘤诊断明确,具侵袭性,预后相对不良。(2)建议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及骨髓活检进一步明确疾病分期,转专科化疗。患者家属商议后,拒绝进一步检查,出院前往其他医院求诊。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症状 非霍奇金淋巴瘤可见于各种年龄组,但随年龄增长而发病增多。男较女为多。大多也以梧桐性颈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为首见表现,但较霍奇金淋巴瘤为少。分化不良性淋巴细胞易侵犯纵隔。肿大的淋巴结也可引起相应压迫症状。发热、消瘦、盗汗等全身症状仅见于24%患者。大多为晚期或病变较弥散者。全身搔痒很少见。除淋巴细胞分化良好型外,非霍奇金淋巴瘤一般发展迅速,易发生远处扩散。 恶性淋巴瘤的全身症状因疾病类型及所处的时期不同而差异很大,部分患者可无全身症状。有症状者以发热、消瘦(体重减轻10%以上)、盗汗等较为常见,其次有性欲减退、易疲劳、瘙痒等。全身症状和发病年龄、肿瘤范围、机体免疫力等有关。老年患者、免疫功能差或多灶性起病者,全身症状显著。无全身症状者,其存活率较有症状者大3倍。 1、发热 热型多不规则,可呈持续高热,也可间歇低热,少数有周期热,后者约见于1/6霍奇金病患者。早期发热者霍奇金病约占30%~50%,但非霍奇金淋巴瘤一般在病变较广泛时才发热。热退时大汗淋漓可为本病特征。 2、皮肤瘙痒 这是霍奇金病较特异的表现。局灶性瘙痒发生于病变部淋巴引流的区域,全身瘙痒大多发生于纵隔或腹部有病变的病例。 3、酒精疼痛 约17%~20%霍奇金病患者,在饮酒后20分钟,病变局部发生疼痛。其症状可早于其他症状及X线表现,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当病变缓解后,酒精疼痛即行消失,复发时又重现。酒精疼痛的机理不明。 4、结外病变的症状 (1)胃肠道:食欲减退、腹痛,腹泻、腹块、肠梗阻和出血等。(2)肝胆:肝实质受侵可引起肝区疼痛。(3)骨骼:临床表现有局部骨骼疼痛及继发性神经压迫症状。(4)皮肤:非特异性损害常见的有皮肤瘙痒症及痒疹。瘙痒症在霍奇金病较为多见(占85%)。(5)扁桃体和口、鼻、咽部淋巴瘤侵犯口、鼻、咽部者,临床有吞咽困难、鼻塞、鼻衄。(6)其他:淋巴瘤尚可浸润胰腺,发生吸收不良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