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特发性面部无菌性肉芽肿一例

皮肤科小助手   银川医联互联网医院
面部肉芽肿

主诉 病史

一般情况:患者1岁男性儿童。 主诉:面部多发性结节4月。 现病史:前额、眼睑、颧部及面颊出现多发性结节4月,无自觉症状,予局部、系统使用青霉素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后皮损无缓解。 既往史及个人史:无特殊。

查体 辅查

体格检查:内科查体无特殊。 皮肤科检查:前额、眼睑、颧部及下颏可见数个大小不一的红色结节,最多约1.0cm×1.5cm,部分结节破溃,并见脓性分泌物,无毛周角化、粉刺、毛细血管扩张。

组织病理(左眼睑结节):  1.呈慢性炎症改变,真皮中、深层可见弥漫性巨细胞性肉芽肿浸润,未见坏死(HE染色,20×); 2.并见真皮浅层局限性巨细胞性肉芽肿浸润,毛囊周围可见炎症细胞浸润; 3.真菌、细菌及分枝杆菌的特殊染色为阴性 。 补充资料: 1.破溃结节脓液培养(细菌+真菌)无明显异常。 2.组织培养:结核分支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及真菌培养阴性。 3.外周血白细胞轻度升高。 4.巴尔通氏体属抗体阴性、QuantiFERON结核相关检测阴性、直肠拭子涂片未查见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

诊断 处理

最终诊断:特发性面部无菌性肉芽肿。 治疗及预后:随访12个月,皮损逐渐自愈。

随访 讨论

讨论:目前文献报道特发性面部无菌性肉芽肿(Idiopathic facial aseptic granuloma,IFAG)有49例,男女比例约为1:2,发病年龄在8个月-13岁之间,平均发病年龄在1岁左右。皮损通常为局限于面颊部的单发性结节,个别有多发、或发生于眼睑,无自觉症状。      组织病理表现为弥漫性的慢性肉芽肿,个别可见毛囊周围浸润。该病预后各有不同,有的患者皮损持续时间较长,但有的患者可自愈。有人认为IFAG属于肉芽肿性玫瑰痤疮的一种变异类型,IFAG的患者通常会合并酒糟鼻,尤其是眼睑酒糟鼻。虽然该例患者不能除外与肉芽肿性玫瑰痤疮有关,但该例患者皮损自愈的临床特点是肉芽肿性玫瑰痤疮没有的。因此,结合本例患者的组织病理表现及皮损自愈的特点,作者认为IFAG有成为一种独立类型的疾病可能。 病例来源:Rosanna Satta, MD, Maria A. Montesu, MD, et al. Idiopathic facial aseptic granulom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rmatology.2016 Dec;55(12):1381-1387. 

发布于 17-03-02 19:20

57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