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某某,女,6岁 主诉:反复上腹胀痛1年,再发并加重2周。 现病史:患者5岁开始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胀痛,伴反酸、嗳气,恶心,曾在:2016.1.8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电子胃镜示:糜烂性胃炎;胃窦部活检示:粘膜轻度炎症,HP(-),经抗酸护胃西药治疗后未见缓解,并于2周前,出现上腹胀痛加重,伴反酸、嗳气,恶心,无呕吐,无便血,无气促,胃纳差,大、便正常。
查体:腹软,上腹部鼓胀,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肿物,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及,肝、脾及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约8次/分,未闻及腹部血管杂音。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涩 (见图)
。 辅助检查:2016.1.8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电子胃镜示:糜烂性胃炎(见图)
;胃窦部活检示:粘膜轻度炎症,HP(-)(见图)
。
诊断:西医诊断:慢性糜烂性胃炎 中医诊断:胃痛——脾虚气滞证。 治法:健脾理气和胃。 处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味:党参15,白术10,茯苓15,炙甘草4,砂仁6(后下),木香6(后下),法夏6,陈皮6,鱼古10,佛手6。单位:克。5剂,水煎服,每天一剂。嘱咐患者及家属忌食寒冷生冷之品。
随访:二诊,患者仍有上腹胀痛,但反酸、嗳气,恶心症状减轻,诉便秘,舌脉同前,予守前方加厚朴10克,莱菔子15克,5剂。三诊,患者上腹胀痛减轻,大便正常,守前方7剂。患者前后哦使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味调理1月,症状明显缓解,随访3月未见复发。 讨论:儿童胃镜明确诊断的糜烂性胃炎相对较少见,此例患者反复出现上腹胀痛,伴反酸、嗳气,恶心,西药治疗效果欠佳,转而寻求中药治疗,中医讲究辩证论治,结合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涩,诊断为脾虚气滞证,脾主升,胃主降,脾胃失和则气机逆乱,故见上腹胀痛、反酸、嗳气,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健脾理气和胃,脾胃调和则气机升降有序,故腹胀、腹痛、反酸、嗳气缓解,同时加用鱼古(海螵蛸)以抑酸和胃治疗反酸,加用佛手以加强行气止痛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