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卡介苗接种致化脓性肉芽肿一例

罗医师   荆州市荆州区第二医院
疫苗接种反应

主诉 病史

卡介苗是用无毒卡介菌(结核菌)经培养后收集菌体,加入稳定剂冻干制成,主要目的是预防结核病。其接种反应通常为正常反应,如无菌性脓肿等,而笔者在进行卡介苗接种过程中发现1例化脓性肉芽肿属于异常情况,现将观察、处理、随访结果分析如下: 男童,2011年2月8日出生,足月顺产,无手术史。系同卵双胞胎之一,出生体重为2500g,其双胞胎弟弟为2300g。于同年3月10日在本院防保所常规接种卡介苗。接种部位:左上臂三角肌下端外缘处皮内。接种剂量:0.1ml。接种时,儿童身体健康,接种部位皮肤无异常。 7月23日下午患儿由家长陪同来院咨询接种反应。家长诉5月份为儿童洗澡时发现卡介苗接种部位有一红色小结节,轻触皮肤易出血。当时认为是正常反应,未作任何处理。检查发现:接种部位有一高出皮肤的淡紫红色小结节,有波动。皮肤部分破损,有少量血性液体渗出,指压结节后不变色,基底有蒂。彩超显示基底部无脓液,结节约0.6cm×0.6cm×0.6cm大小。三角肌其余部位无异常。无发热及其他症状,同时接种卡介苗的双胞胎弟弟无上述反应。经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肤病防治所医生诊断为化脓性肉芽肿,原因可能为注射器刺激所致。建议在2个月后激光手术去除。 7月30日,该儿童再次来到本院,家长诉患处的肉芽肿在玩耍时被其弟牵拉脱落。9月8日,观察该儿童接种部位仅留有0.5cm红色浸润,不高出皮肤,无结节,已痊愈。 本批疫苗为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为2010010102,有效期至2011年12月31日。具备批检验合格证,运输保管均符合规范要求。接种者为公共卫生主治医师,具备预防接种资格,从事预防接种工作17年,接种操作符合规范要求。本门诊同批次卡介苗接种未发现相同或相似症状就诊者。讨论 卡介苗接种的正常反应为:皮内接种卡介苗后2~3天,在接种部位皮肤上略有红肿,为非特异性反应,会很快消失。大约2周,局部出现红色浸润。8~12周后产生丘疹样硬块,有时软化为白色小脓包,后自行溃破形成浅表溃疡,一般不超过0.5cm,有少量脓液,然后逐渐结痂,痂皮脱落后留有轻微瘢痕。无菌性脓疡为出现超过0.5cm的脓包,脓包有波动,内部为白色脓液。基底部有浸润,有底盘,质地较硬,无活动。其原因多为卡介苗接种偏深所致,处理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取脓液。接种卡介苗后有极少数人会出现严重皮疹、紫癜、休克等异常反应。 本文中所述的化脓性肉芽肿少有报道,笔者既往也未遇到过这种情况。它与预防接种和疫苗质量均无关系。化脓性肉芽肿又称毛细血管扩张性肉芽肿,是一种后天性良性结节状增生,多在皮肤穿通性外伤后发生,新生成的血管形成息肉状损害可迅速长大,但长到一定大小即静止。该儿童接种前无感染,同时接种的双胞胎弟弟也无此反应,可排除遗传因素。考虑可能与接种卡介苗时注射器针尖刺激或卡介苗接种后的局部炎症分泌物刺激有关。化脓性肉芽肿可自行消失,如持续存在应去上级医院取活检,进一步诊断治疗。

随访 讨论

讨论: 卡介苗接种的正常反应为:皮内接种卡介苗后2~3天,在接种部位皮肤上略有红肿,为非特异性反应,会很快消失。大约2周,局部出现红色浸润。8~12周后产生丘疹样硬块,有时软化为白色小脓包,后自行溃破形成浅表溃疡,一般不超过0.5cm,有少量脓液,然后逐渐结痂,痂皮脱落后留有轻微瘢痕。无菌性脓疡为出现超过0.5cm的脓包,脓包有波动,内部为白色脓液。基底部有浸润,有底盘,质地较硬,无活动。其原因多为卡介苗接种偏深所致,处理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取脓液。接种卡介苗后有极少数人会出现严重皮疹、紫癜、休克等异常反应。 本文中所述的化脓性肉芽肿少有报道,笔者既往也未遇到过这种情况。它与预防接种和疫苗质量均无关系。化脓性肉芽肿又称毛细血管扩张性肉芽肿,是一种后天性良性结节状增生,多在皮肤穿通性外伤后发生,新生成的血管形成息肉状损害可迅速长大,但长到一定大小即静止。该儿童接种前无感染,同时接种的双胞胎弟弟也无此反应,可排除遗传因素。考虑可能与接种卡介苗时注射器针尖刺激或卡介苗接种后的局部炎症分泌物刺激有关。化脓性肉芽肿可自行消失,如持续存在应去上级医院取活检,进一步诊断治疗。

发布于 16-12-28 16:56

7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