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诉、病史:患者男,48岁,汉族,农民,因“左侧臀部及左下肢皮肤破溃溢脓 29 年” 收住院。29 年前肛门后位出现一肿物,疼痛、肿胀, 在邻村个体诊所切开治疗,诊断为“肛周多行瘘管”, 切开治疗后伤面未完全愈合,建议患者到大医院就诊, 患者未继续治疗,到外地打工,伤面被麦芒刺伤后流脓, 伴发伤面增大渐及整个左侧臀部,期间患者多次到个体 诊所、乡卫生院就诊,给予静脉应用抗生素配合局部外 科换药,创面不愈合破溃面积增大,破溃处瘙痒、肿痛、 溢脓、疤痕增厚明显,因经济条件所限中止治疗,后病 情复发、加重,2 年前出现劳力后乏力、心慌不适,影 响正常体力劳动及左下肢运动,无法正常坐卧。
查体:左侧臀部及左下肢皮肤破溃溢脓。专科检查:视诊、闻 诊:左侧臀部(皮肤上界髂嵴下约 5cm,下界到腘窝上 约 10cm,左侧界为髂前上棘,右侧界到臀沟至肛缘), 皮肤破溃、溢脓,散发臭味,(破溃创面计数 51 个), 伴疤痕增厚,色紫暗,皮肤破溃向下蔓延至左侧下肢。 左下肢浅表静脉色暗,脉络皮表走形清晰可见,静脉炎 表现明显。触诊:皮肤破溃处挤压溢脓,皮肤增厚,皮 下空虚感明显,压痛明显。肛门指诊:可及肛内齿线处 3 点位疑似破溃内口。肛门镜检直肠黏膜充血,3、7 点 内痔存在,未见明显肛内内口。左侧腹股沟 3 枚淋巴结 肿大(体积分别约 5cm×4cm,4cm×2cm,2cm×2cm), 质硬,活动度差,压痛明显。 辅助检查:生化检查:白蛋白 27.3g/L, 白细胞 11.96×109 /L,中性细胞比率 86.7%,血红蛋白 79g/L。盆腔 CT 示左侧臀部多发混杂密度,考虑炎性改变并皮下积液、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诊断:左侧臀部大汗腺炎性复杂瘘;左臀部皮肤恶性肿瘤待 排;左腹股沟淋巴结恶性肿瘤待排; 治疗:以亚甲蓝稀释后选取多个破溃处加压注入,染色, 逐一切开染色窦道,发现皮下坏死范围较广,坏死组织 呈暗黄色脓性液态物,散发特殊臭味。以弯钳及探针反 复探查,腐烂组织所侵及皮下深度较浅,几乎没有深达 肌层。但范围较广,发现仅有少数部位皮下质密未发现 空虚及窦道,形成皮岛,持吸引器及刮匙边搔刮,边抽 吸坏死组织,同时选取部分标本送病理及细菌培养并做 药敏试验。彻底清除皮下液态坏死组织后,用电刀将坏 死皮肤全部清除,保留若干皮岛,并充分止血。术中探 查与肛门关系,未发现明确肛瘘存在。考虑此手术创伤 较大,失血较多,而腘窝上方皮肤紫暗缺血部分面积较 小,且未完全坏死,为减小创面,加速愈合未处理该处 皮损,本意术后活血化瘀药物外敷治疗。以油纱填压创 面后包扎固定术面结束手术。术后病理结果提示纤维组织及汗腺周围大量炎症细 胞浸润,伴肉芽组织形成。细菌培养提示大肠埃希氏菌、 奇异变形杆菌感染,药敏试验提示对多种头孢类抗生素 敏感。据药敏试验给予静滴抗生素,头孢米诺 3.0 bid、 奥硝唑针 0.5 bid 应用 5d。对症补充维生素、电解质等支 持治疗。隔日给予创面换药,初期以双氧水冲洗创面, 去腐生肌中药外敷,待肉芽组织鲜活红润后(约 2 周), 给予庆大霉素稀释后冲洗创面,活血化瘀中药膏剂自制 纱条填压创面。非换药日以滋阴活血中药洗剂湿敷创面 (约 2 周)。收敛生肌后期以复方珍珠生肌散配合黄连紫 草膏外敷伤面,另口服健脾益气,补血养阴中药口服约 3 周。创面基本愈合出院。
随访、讨论:出院 2 周随访,手术创面完 全愈合,疤痕逐渐形成。目前虽然对化脓性汗腺炎的诊断、发病机理和治 疗方法比以往有很大的进展,但也只能说是处于正在认识的阶段。肛周化脓性汗腺炎,因其特殊的位置及肛周 特殊的解剖结构和易感染等因素,使其更加难治,复发 率更高。临床上首选手术治疗。